测量教案3水准仪认识与使用

测量教案3水准仪认识与使用

ID:39559391

大小:9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6

测量教案3水准仪认识与使用_第1页
测量教案3水准仪认识与使用_第2页
测量教案3水准仪认识与使用_第3页
测量教案3水准仪认识与使用_第4页
测量教案3水准仪认识与使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量教案3水准仪认识与使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授课计划授课班级10101011--周次2/3授课时间9.59.6--教学课题第二章测量基本工作(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法、提问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目的知识目标:水准测量原理及水准仪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情感目标:了解水准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能力目标:准确掌握测量仪器操作,能按要求操作水准仪及准确读数;教学重点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仪的使用教学难点计算待定点高程、水准仪的整平教学回顾1、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2、地面点位的确定3、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的概念教具多媒体、水准仪作业练习册习

2、题板书设计示意框图水准测量一、原理:高差法仪高法hAB=a-bHB=HA+hAB=HA+a-b二、仪器与工具水准仪(DS3)水准尺和尺垫作用:提供水平视线直尺、折尺、塔尺构造:望远镜、水准器、基座尺垫:三角形、圆形三、水准仪的使用安置与粗略整平→瞄准→精确整平和读数→消除视差教学回顾(8分钟,演示法、提问法)我们上节课讲述了本书的第一章,介绍了测量的相关概念,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举手回答一下什么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学生回答:水平角测量、水平距离测量和高程测量(或其他学生补全答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播放知识点回顾视屏,进行系统的回顾掌握。导入新课(

3、2分钟)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其中一项就是高程测量,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内容就是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如何使用水准仪测量高程。新课内容(75分钟)一、任务呈现(10分钟,任务驱动法、演示法、案例法)多媒体展示一份具有完整数据的水准测量表格,简要介绍各栏数据对应的意义以及该表格在具体工程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重视测量工作(讲诉工程测量误差造成质量事故的案例),强调学习工作必须严谨认真。“如何这么一份《水准测量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的任务。我们要完成这份《水准测量表》,也就是完成一整套水准测量工作,必须要懂原理、

4、会操作!通过操作我们可以得到原始数据,然后根据理论知识处理数据填入表格完成测量工作。二、任务分解1、水准测量原理(板书)(20分钟,任务驱动法、讲授法、练习法)(1)高差法: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高差→推算高程hAB=a-b(a—后视读数,b—前视读数)HB=HA+hAB=HA+a-b(2)仪高法(视线高法):如图所示,B点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i来计算,即请同学们5分钟完成练习册上23页第6题,并请一位同学上台讲解书写计算过程。2、水准仪(板书)(5分钟,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图片演示以及教师现场对照仪器讲解来完成此部分

5、知识点。(1)水准仪作用提供水平视线。(2)水准仪构造(DS3)⑴望远镜:提供视线⑵水准器:有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两种。水准器气泡居中(由微倾螺旋调整),则视线水平⑶基座:连接三脚架,用其脚螺旋可粗略整平仪器(3)水准尺和尺垫水准尺有直尺、折尺、塔尺之分,精度要求高时采用直尺。尺垫即尺台,有三角形、圆形之分,防止尺子下沉。3、水准仪的使用(板书)(20分钟,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通过多媒体图片演示以及教师现场对照仪器讲解演示并请同学上讲台练习(主要为仪器整平及读数)来完成此部分知识点。(1)安置与粗略整平支开三脚架,架头基本水平,用

6、连接螺旋将水准仪与三脚架固连,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粗略整平。(2)瞄准松开望远镜制动螺旋,用准星、缺口粗略瞄准。调节目镜螺旋使十字丝清晰;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分划呈像清晰;转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丝对准水准尺。(3)精确整平和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水准管的气泡精确居中,并立即读数(由上往下读)。(4)消除视差通过反复调节目镜调节螺旋、物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和水准尺均呈像清晰,眼睛上下晃动时读数稳定。4、课堂练习(20分钟,任务驱动法、练习法)通过在教室分组(请各组小组长上台演示)现场测量若干随机点取得原始数据并完成《水准测量表》的填写。小结(5分

7、钟)通过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到水准测量原理及水准仪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我们下节课将分组进行户外实训,请同学们课后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巩固本节课知识为我们的第一次户外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