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小论文定稿---PB10206119

电磁学小论文定稿---PB10206119

ID:39560741

大小:1.00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6

电磁学小论文定稿---PB10206119_第1页
电磁学小论文定稿---PB10206119_第2页
电磁学小论文定稿---PB10206119_第3页
电磁学小论文定稿---PB10206119_第4页
电磁学小论文定稿---PB10206119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磁学小论文定稿---PB1020611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针对生物体内诊疗装置的体外无线供能——无线能量传输的几点探究摘要:无线能量传输或无线功率传输,是指能量从能量源传输到电负载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传统的用有线来完成,而是通过无线传输实现。本文旨在利用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论基础设计一种体外无线供能装置,并且对影响其工作效率的因素进行简单分析与评估。再最后拓展了一下其应用领域和几个典型示例。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PowerTransmission———WPT)即借助于电磁场或电磁波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技术。简单说,就是指能量从能量源传输到电负载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传统的用有线来完成,而是通过无线传输实现。无线

2、输电分为: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和电磁辐射式。电磁感应可用于低功率、近距离传输;电磁共振适于中等功率、中等距离传输;电磁辐射则可用于大功率、远距离传输。作为一种点对点的能量传输方式.WPT具有以下特点:l.能量源和耗能点之间的能量传输系统是无质量的2.以光速传输能量3.能量传输方向可迅速变换4.在真空中传递能量无损耗5.波长较长时在大气中能量传递损耗很小6.能量传输不受地球引力差的影响7.工作在微波波段.换能器可以很轻而随着目前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各类有着不同特殊用途的诊疗设备得以研发推广和使用,这些设备往往是需要植入或者导入人体或者其它生物体内的。随之而来产生了

3、一个问题:这些设备采用微型电池作为能源,供给电能。但微型电池寿命有限,同时含有化学物质对人体安全有潜在威胁。那么,如何才能得到一种更加安全,但同样有效的供能手段呢?这里,我们可以试着提出使用无线能量传输的方式,利用电磁感应的相关理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无线电能传输方式主要分为三类:1.微波能量传输技术。功率一般在100mW以下。对于植入式体内微机电系统,功率太大可能会损害人体,不适用于较大功率的体内微机电系统。2.超声波能量传输。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很强的方向性,超声作用于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其主要表现为空化效应、机械效应、热效应、触变效应以及弥散效应等。

4、3.感应电力传输技术。它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控制技术和磁技术,通过气隙电感的磁感应耦合来传递能量,其应用场合很广,可以传输较大功率,而对人体无伤害。这里我们选择第三类,感应电力传输。其理论基础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当线圈处于变化的磁场中时,线圈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根据公式:可知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线圈内磁通量变化的速率成正比。根据这个原理,可以设计相距一段距离的发射线圈和接受线圈,通过高频信号发生器,利用高频功率放大器使得发射线圈上产生较大的电流,从而在发射线圈周围产生高频磁场。接受线圈感应到高频磁场后,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样就实现了能量的无线传输。发射线圈和接受

5、线圈组成一个无接触变压器模型。再通过补偿电路来改善和提高系统的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为了降低初级系统(即图中的体外系统)的功率要求,在初级能量产生系统中加入补偿电容。补偿电容与初级线圈的连接方式为串联。其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1.、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在初级线圈上产生高频正弦交流电,在次级线圈上得到感应高频交流电,为了得到较好的稳恒直流源,满足体内微机电系统的能量需要,通过整流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转化的直流电经过滤波电容滤波,产生较光滑的波形。在电压滤波之后,需再引入稳压环节,降低纹波系数,从而得到更稳定的稳恒电流。线圈间的耦合程度决定了能量传输的大小和效率,耦合程度由

6、耦合系数量表示,耦合系数表明两个导体之间的耦合能力,定义为:其中:M为线圈间的互感,L1、L2为线圈自感。对无线能量传输的过程探究,我们可以建立如图2.的互感模型图中,Lp和Ls分别为发射线圈和接受线圈;Cp和Cs分别为初级和次级补偿电容;Rp和Rs分别代表发射线圈和接受线圈的内阻;Up是加在发射线圈上的等效交流电流;Rl是等效负载阻抗。我们不妨假设Up为理想的正弦交流电压,其频率为。则由基尔霍夫回路电压方程,可以得到整个系统在工作时,次级边的谐振频率为而系统的工作电源频率应与之相同,即有:将这一关系代入上面的式(1),(2),可以解出2在这里,我们定义能量传输效

7、率为负载功率和电源功率的比值,则可以得到又=2计算得到式中,M为发射线圈和接受线圈的互感。从以上式(6)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传输效率与工作频率、互感系数和负载电阻成正比,而与原边线圈内阻Rp和副边线圈内阻Rs成反比。要提高传输效率,需要增大工作频率、互感系数和负载电阻,减小原边线圈内阻Rp和副边线圈内阻Rs。,当电源频率增大到一个很大的值,约为100时,效率随电源频率的增加就很小,而且由于金属的趋肤效应,线圈内阻会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所以,不能太高;但是两线圈的互感系数反映了原、副边之间的耦合能力,理论上与原、副边匝数无关,只与线圈的几何形状、周围的磁性材料以及它

8、们之间的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