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诗文批评》PPT课件

《明代的诗文批评》PPT课件

ID:39565841

大小:210.34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7-06

《明代的诗文批评》PPT课件_第1页
《明代的诗文批评》PPT课件_第2页
《明代的诗文批评》PPT课件_第3页
《明代的诗文批评》PPT课件_第4页
《明代的诗文批评》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的诗文批评》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代的诗文批评高棅《唐诗品汇》元代杨士宏《唐音》十四卷,分为始音、正音、遗响。唐棅称赞其“能别体制之始终,审音律之正变,可谓能得唐人三尺矣。”1、别体制之始终。“有唐三百年诗,众体备矣,故有往体、近体、长短篇、五七言律句、绝句等制,莫不兴于始,成于中,流于变而堕之于终。至于声律兴象,文词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贞观尚习故陋,神龙渐变常调,开元天宝间,神秀声律,粲然大备,故学者当以是楷式。“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傍流。”2、由音声

2、以辩诗。五言古诗:正宗——陈子昂、李白;大家——杜甫;名家——孟浩然、王维、王昌龄等;七言古诗:正宗——李白;大家——杜甫;名家——高适、岑参等;七言绝句:正宗——李白、王昌龄;正变——李商隐、杜牧等;五言律诗:正宗——李白、孟浩然、王维、岑参、高适;大家——杜甫;李东阳茶陵诗派《麓堂诗话》:1、首重诗文之别。诗之体与文异……盖其所谓有异于文者,以其有声律讽咏,能使人反覆讽咏以畅达情思,感发志气,取类于鸟兽草木之微,而有益于名教政事之大。夫文者言之成章,而诗又其成声者也。若歌吟咏叹,流通动荡之用,则存乎声,而高下长短之节,亦截乎不可乱。2、初步

3、提出“格调”说。诗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眼主格(体格),耳主声(声调)。闻琴断知为第几弦,此具耳也;月下隔窗辩五色线,此具眼也。费侍郎廷言尝问作诗,予曰:试取所未见诗,即能识其时代格调,十不失一,乃为有得。弘治、正德:李梦阳、何景明《明史·文苑传序》:“弘正之间,李东阳出入宋元,溯流唐代,擅声馆阁。而李梦阳、何景明倡言复古,文自西京,诗自中唐而下一切吐弃。操觚谈艺之士翕然宗之。明之诗文于斯一变。”1、学不的古,苦心无益。晚年《与周子书》:“仆少壮时振翮云路,尝周旋鵷鸾之末,谓学不的古,苦心无益,又谓文必有法式,然后中谐音度……当是时笃行之士,翕

4、然臻向。弘治之间,古学遂兴。”(徐祯卿、康海、边贡、王廷相、王九思)《潜虬山人记》:宋无诗,唐无赋,汉无骚。第一,从他们所标举的古代作家作品来看,他们并非一味地只从形式方面去倡言复古。如他评论曹植“其情危,其言愤切而有余悲”,阮籍“洋洋乎会于风雅”,陶渊明“俯仰悲慨,玩世肆志只心焉”。何景明论诗既重辞,亦重意,说:“辞意并亡,而斯道废矣。”(《海叟集序》,)第二,他们标榜复古是与求真的意图密切相关的。李梦阳《诗集自序》记载王叔武“夫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真诗乃在民间”的说法,为之感动。李梦阳“废唐近体诸篇而为李杜歌行”,并由此上溯,为六朝、晋

5、魏、两汉、诗三百,体现出追本求源的思想。在学古时要求得第一义,而所谓第一义是指各类诗歌题材初兴时期最富有生命力的作品,风格浑朴,与民歌较为接近。故提倡“第一义”和追本寻源、重视民歌的观点,都是追求真情实感得流露,反对虚假地矫揉造作。这是李梦阳所倡导地文学复古运动地精神所在。当然复古与求真之间也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2、格古调逸,情以发之。李《潜虬山人记》:“夫诗有七难;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也。”以情为本的格调说。《张公诗序》:“夫诗发之情乎?声气其区乎?正变其时乎?”《鸣春集序》:“窍遇则声,情遇则吟。吟以

6、和宣,宣以乱畅,畅而永之,而诗生焉。”《梅月先生诗序》:“情者动乎遇者也。……故遇者物也,动者情也。……遇者因乎情,诗者形乎遇。”(感情与现实的关系问题。)3、重视比兴之义。李梦阳《秦君饯送诗序》:“盖诗者感物造端者也,故曰言不直遂,比兴以彰。假物讽喻,诗之上者也,故古人之欲感人也,举之以似,不直说也,托之以物,无遂辞也,然皆始造于诗,故曰诗者感物造端者也。李梦阳《诗集自序》:“诗有六义,比兴要焉。夫文人学子,比兴寡而直率多,何也?出于情寡而工于辞多也。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也,谔也,呻也,吟也,行(口占)而坐歌,食咄而寤嗟,此唱而彼

7、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都受李、何的影响。王慎中后受王学影响,为学重视内心的体会,本性的探求,以之论文,自然不满于七子派所标榜的古文辞及格调之说,他论文以意为本,重视一己内心的体会。王说“所谓古文词者,非取其文词不类于时,其道乃古之道也。”(《与林观颐》)这是唐宋派的基本观点,称扬曾巩之文。王《与江午坡》:“其作为文字法度规矩,一不敢背于古人,而卒归于自为其言。”唐顺之论法;唐顺之论本色。《答茅鹿门知县第二书》:“文莫犹人,躬行未得,此一段公案,姑不敢论,只就文章家论之。虽其绳墨布置,

8、奇正转折,自有专门师法,至于中一段精神命脉骨髓,则非洗涤心源,独立物表,具千古只眼者,不足以与此。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