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PPT课件

《显微外科》PPT课件

ID:39566201

大小:298.11 KB

页数:109页

时间:2019-07-06

《显微外科》PPT课件_第1页
《显微外科》PPT课件_第2页
《显微外科》PPT课件_第3页
《显微外科》PPT课件_第4页
《显微外科》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显微外科》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血管壁的解剖结构1.内膜层—内皮细胞、内皮下层、内弹力层 2.平滑肌(动脉为主) 3.外膜(营养血管、神经末梢)微血管的机能解剖内膜层:内皮细胞层: 组成:单层内皮细胞 特点: 1.此层最薄 2.覆盖血管壁内层,纵向排列,与血流平行 3.细胞间隙小,受刺激后─间隙增大─胶原暴露 4.静脉内皮细胞表面有绒毛─有利于氧气吸收内皮细胞机能:内皮细胞表面呈强大负电荷,与血液负电荷相同,二者相互排斥内皮细胞受损—带正电荷的胶原暴露—与血小板的负电荷相吸附—血栓微血管的机能解剖内皮细胞

2、机能:正常内皮细胞含有前列环素(PGI2)合成酶,花生四烯酸──PGI2──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微血管的机能解剖微血管的机能解剖内皮细胞机能:内皮细胞合成、释放ADP酶──ADP分解──抑制血小板凝集微血管的机能解剖内皮细胞机能:内皮细胞储存抗凝血酶第Ⅳ因子(体内主要抗凝因子)微血管的机能解剖内皮细胞机能:内皮细胞能摄取分解血管收缩物质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微血管的机能解剖内皮细胞机能:内皮细胞含血管舒张因子血管壁的解剖结构内皮下层紧贴内皮细胞层,纤维蛋白具 有强大正电荷—强的血栓形成作用血

3、管壁的解剖结构内弹力层:位置:在内层与中层之间 组成:薄层弹力纤维形成的膜 特点:环形,膜上有小孔 作用:维持血管弹性血管壁的解剖结构中膜层:组成:由20—40层平滑肌纤维组成 特点:其收缩与松弛受神经与体液的调节 作用:调节血管口径的大小血管壁的解剖结构外膜层:组成:结缔组织,含有营养血管与丰富的神经纤维,以供应肌层为主主要功能:维持血管弹性。重要原则内皮细胞的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保证其抗凝功能 避免过多的剥离血管外膜显微镜下操作的特点景深小,易出现模糊动作范围小,不断调整位置除学者需一定时间

4、的手与眼肌训练镜下操作训练肘、腕与手的位置手的训练:器械握持与操作操作训练:血管游离、断端处理、缝合眼肌的调节与训练显微镜的一般特点光亮度好,视野大景深好,清晰度强操作距离适中,易于调节放大6-25倍(8-10倍比较常用)操作距离:20-30cm显微外科器械血管夹血管靠拢器显微镊子显微剪刀显微持针器血管扩张器平针头显微外科器械要求体积小、纤细、轻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清洗去磁缝针与缝线血管口径不同,缝线不同3mm以上用7-0缝线1-3mm用9-0缝线1mm左右血管用11-0缝线显微外科缝合技术一

5、般原则解剖要清楚:血管游离长度适中,分支结扎血管应在正常部位吻合选择口径相当、相似的血管吻合显微外科缝合技术一般原则适当的血管张力操作要稳、准、轻、巧适当的边距与针距适当的外膜处理显微外科缝合技术一般原则进针、出针与打结要准确、适当保持适当的内膜外翻保持血管分离、缝合过程中的湿润防止血管的扭曲、受压血管吻合训练常见的血管吻合方式端端吻合端侧吻合盘侧吻合侧侧吻合镶嵌吻合血管吻合过程以端端法为例分离血管放置血管夹断端与外膜的处理断端冲洗缝合血管血管吻合的方法平行二定点法缝合针数:4、6、8、10、1

6、247365812三定点法操作特点:避免缝合对侧血管旋转少距离难掌握123等距四定点法与平行二定点法相似34512786连续缠绕缝合法适用于大血管漏血少血管缝合后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不适合于小血管口径不同的血管吻合方法小血管剪成斜面鱼口状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危象的处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范存义血管危象的原因1.血循环量不足 2.血肿压迫 3.位置异常 4.机械刺激 5.疼痛、寒冷刺激 6.药物刺激——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游离组织移植的成功率我院显微外科平均为93% 血管危象原因:大部分为血栓 有关文献

7、报导,达85~95%,有14.7~25%发生血管危象,80%为血管栓塞 如何防止血栓形成,这是提高显微外科手术成功率的关键之一血栓形成的条件1.血管壁结构的改变 2.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3.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凝固性的改变血小板与胶元、纤维与缝线等成分接触——释放反应——ADP、5-HE与组胺——促进血小板凝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Poiseulle公式F=r4(P1-P2)/l1.F与血管半径4次方成正比 2.F与吻合口压力差成正比 3.F与血管长度成反比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策1.使用口径大的血管

8、 2.避免使用高压返流的受区血管 3.减少的长度 4.避免血管的扭曲、压迫血管危象的预防血管痉挛的预防1.良好的麻醉 2.补足血容量 3.恒定的室温(25℃) 4.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5.避免缩血管药物应用 6.彻底清创冲洗炎性渗出物 7.保持血管操作时的湿润抗凝药物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潘生丁、肝素等抗凝药物作用机理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为20000-40000 作用: 1.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血小板三因子 2.增加红细胞与白细胞的负电荷,抑制红细胞之间、红细胞与血管壁的黏附与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