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传染型态之分析--以肠病毒71型为例

流行病传染型态之分析--以肠病毒71型为例

ID:39572853

大小:4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6

流行病传染型态之分析--以肠病毒71型为例_第1页
流行病传染型态之分析--以肠病毒71型为例_第2页
流行病传染型态之分析--以肠病毒71型为例_第3页
流行病传染型态之分析--以肠病毒71型为例_第4页
流行病传染型态之分析--以肠病毒71型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行病传染型态之分析--以肠病毒71型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3/11/16人文地理研究方法作業二題目:流行病傳染型態之分析--以腸病毒71型為例關鍵字:傳染型態、空間差異、腸病毒、醫療地理學、地理資訊系統文獻摘要:中文1.吳正男(2002)腸病毒71型之病毒特性與感染機制研究及應用。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本文研究腸病毒的致病機轉與病毒特性。首先分析近年來世界各地腸病毒71型的流行情況,歸納出其主要的症狀皆不大相同,包括1997年馬來西亞所造成的手足口症、無菌性腦膜炎、心肌炎,1987年美國費城所造成的類小兒麻痺症候群,1983到1987年中國大陸所造成的手足口症,1975年保加利亞流行所造成的

2、類小兒麻痺症候群等。而1998年台灣的流行,經病理分析之結果,應為肺出血休克症侯群。接著分析腸病毒71型的序列,並指出其分離株彼此間核酸差異不大。且為了瞭解此病毒的毒理機轉與所引起的病理反應,以感染新生幼鼠之動物模式為研究基礎,發現病毒71型造成受感染幼鼠橫紋肌出現嚴重肌纖維凝固樣壞死現象,並感染腰椎部前角之運動神經元之類神經細胞等,最後造成幼鼠死亡。本文提出穩定腸病毒71型RNA基因體方法:利用反轉錄方法建構具感染性的病毒cDN(infectiousclone)A,用以分析病毒感染機制和神經毒性決定基因之所在。最後提出:對於腸病毒71型疫情的控制,

3、以疫苗的發展為最上策。利用現有的疫苗免疫方法去活化病毒、重組蛋白質疫苗、或發展中之DNA疫苗,此三種不同型態的抗原,是用以評估腸病毒671型疫苗的最佳抗原選擇。2.褚佩瑜(2000)1998年臺灣地區腸病毒流行之研究。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本文研究病毒診斷、鑑定流程及加強監督病毒感染課題。首先著重於病毒的監測、實驗室分離及診斷,以發現1998年腸病毒流行的特質。72003/11/16為了解1998年在臺灣爆發的腸病毒大流行在高雄地區的致病因,腸病毒的分離共選用Vero,Hep-2,及HeLa細胞株,在培養細胞出現具腸病毒特徵的細胞病變效應,

4、即進一步驟執行血清學及分子生物學的鑑定,包括間接螢光抗體試驗及微量中和試驗及RT-PCR。鑑定的出來的腸病毒,分別為Enterovirus71、CoxsackieA16、Echo7、polioSabinstrains、CoxsackieBvirus及其他未區別之腸病毒。並討論不同型腸病毒感染年齡層,與其症狀各是為何?研究指出分子序列及種系發生的分析已被廣泛的用來當濾過性病毒感染的分子診斷及分子流行病學工具。其結果顯示以VP4區域基因序列分析的種系發生結果與時間、地理緊緊相關。這區域的核酸序列對評估流行病毒的來源及流行病學的研究上將會是個很好的工具。3

5、.施義雄(1998)台灣地區癌症發生率與環境之相關分析及其地理資訊系統的建構。中國醫藥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本文主要在探討台灣地區癌症發生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並利用以卡方同質性檢定及等比勝算迴歸模型分析環境與癌症發生的相關性,並建構潛在污染源對癌症發生長期追蹤監測的地理資訊系統。首先探討台灣地區癌症發生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除了探討癌症的發生情形外,並挑選三種男女最常見的癌症,及三種可能與環境有關的癌症進行更深入的探討與比較。環境因子部分選擇了行政區、居住地形、都市化程度、發電廠位置、焚化爐選定地點及工業區設置位置的分布進行探討。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地區北部

6、及中部都會區全癌症發生較高,腎臟泌尿器官癌及肝癌在西南沿海地區形成聚集,肺癌則在北部及西南沿海形成二個聚集區,結腸直腸癌則在中部北部等都會區形成另一種形態的聚集現象。其他環境因子部分,平地比山地鄉及離島容易發生癌症、而山地鄉又比離島容易發生癌症。電廠週圍鄉鎮區得癌症機會大部份大於電廠設置地點,而兩者又均大於未設置且非週邊地區72003/11/164.歐陽鍾玲(1993)疾病地理研究-以台灣登革熱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論文。本文探討登革熱的病媒蚊生態環境及分布、病患之分析及防治,與登革熱的分布及擴散,以不同的空間分析模型和案例來作統計趨勢的

7、深究。首先為登革熱史與病毒之特性做背景介紹,再利用統計圖表對病媒蚊做分析,發現其季節消長與分布情形。之後對登革熱病患做討論發現成年人得病率較其他年齡層者高,其發病季節以夏季為主。而登革熱擴散情形具有階層擴散的趨勢,由最初期至擴散期、凝縮期到飽和期。最後選取幾個登革熱病患高密度區做進一步討論,提出一些可能影響因子。5.張春蘭(1984)七十一年台灣小兒麻痺症流行的空間差異。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本文從時間和空間上來探討這次小兒麻痺病毒流行的空間擴散情形。依照研究的需要,蒐集了四種不同的資料:歷年小兒麻痺的資料、71年小兒麻痺病患的病例、全省3

8、17個行政單位的各種社會、經濟等因素的數據與有關小兒麻痺患者家庭背景的問卷調查資料。發現71年小兒麻痺的流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