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_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以学生为本_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ID:39580414

大小:109.4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6

以学生为本_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_第1页
以学生为本_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_第2页
以学生为本_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_第3页
以学生为本_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学生为本_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期2006年3月No.3Mar.2006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oftheChineseSocietyofEducation“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邵晓枫,廖其发【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摘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关键词]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教师[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06)03-0003-03近年来,以“学生为本”(或者称“以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

2、作改[3]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本文拟对该理念革的动力之本”。还有人认为:“‘以学生为内涵的研究状况作简单梳理,并提出一些粗浅本’就是强调教育本身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看法。的个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潜力和发展潜力,把每个人看作是一“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一个特异的个体,而不是小集体中的一个分子、内涵的研究现状[4]一块砖。”综观近几年的教育研究资料,发现对“以学这些研究抓住了“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主要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较少,唯一可见的内涵,如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相关著作是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作作用,尊重

3、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的个性、潜能者对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及其课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但是,这些研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等进行了论述,认为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对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研究的重视程度不[1]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而相关够,不少人对这一问题缺乏清楚明确的认识。第的文章对该问题虽有所提及,但论述不深。如有二,研究不够深入。例如,虽提到要“一切为了人认为:“以学生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学生”,但没有详细、深入地论述这样做的原因。的成长成人为本,也就是说,在处理学

4、生与学校第三,研究内容不全面,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的关系上,要明确学生在学校存在和发展中的主如学生的主动发展问题、全体学生的发展问题、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社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以促进学生会功能关系问题等。第四,没有形成完整而严[2]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有人认为:“以学生为密的表述体系。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就是“首先要把学生看成学我们认为,进一步搞清楚“以学生为本”教校生存之本”,“要把促进学生发展看成学校发育理念的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既是研究展之本”,“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以学生为

5、本”相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在[收稿日期]2005-11-24*邵晓枫,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1号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4007154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的前提条件。力的发展逐步向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切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方向前进,最终使人成为自由王国里①二“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解读的公民。笔者以为,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应包含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体力与脑力、生理与心理我们认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的全面、和谐、统一的发展。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的人,现代社会市场的扩大、交往的广1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以学

6、生为本”教育理泛化以及个人自由时间的增加也为人的全面发展念的逻辑起点提供了客观条件。在现阶段,我国还存在一些制有关教育本质的争论至今没有最后的结果。约人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如我国尚处于社会主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教育义初级阶段,人们还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充实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是教育过和完善自己;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追求利益最大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因此,所谓“以学生化的特点也可能使人变成“经济人”和单向度的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人;教育中的应试主义倾向;等等。应试主义的活动的本体,一切教育活动都从学生的发展出倾向使

7、部分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片面重视学生知识发。这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的学习,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良好道德品在哲学史上,提出“人是目的”命题的最初质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意图是为了反对把人当作神的奴仆和玩物,而近成。在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下,学生的身体素质现代哲学家一再重申“人是目的”,则是为了反得不到提高。正因为此,“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对人的物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人理念更加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类思想史上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想传统的批判3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以学生为本”教继承,是针对当今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出现的人的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