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程说

《管理学基础》课程说

ID:39591878

大小:415.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7-06

《管理学基础》课程说_第1页
《管理学基础》课程说_第2页
《管理学基础》课程说_第3页
《管理学基础》课程说_第4页
《管理学基础》课程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管理学基础》课程说课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张效珲01091201308130011说课流程: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实施教学评价课程内容改革思路01092201308130011课程性质:《管理学基础》是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经济贸易等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第一学期开设)。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01093201308130011人才培养规格:《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

2、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职业岗位要求: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区别于本科管理学教材服务于培养中高级管理者的目标;又区别于各职能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比如:财务管理)01094201308130011具体职业岗位专业能力培养:确认自己承担的管理者角色,制定改善实际管理的计划、措施;组织设计高绩效工作团队;结合具体情景指定个人授权计划;基层作业的进度控制和纠偏能力01095201308130011课程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掌握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重

3、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基层综合管理技能01096201308130011章节教学内容课时分配理论(含讨论)实践小计引言111管理系统7292管理思想6283计划职能82104组织职能8210010972013081300115领导82106控制职能8287企业管理与改革灵活选择本章内容综合实训66合计46186401098201308130011课程资源教材性质:《管理学基础》,单凤儒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本书是

4、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管理学基础的配套教材,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管理学基础》修订本。01099201308130011教材适用性:本书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开设管理课程的各专业使用,特别适于作为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专业骨干教材,也可供五年制高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社会人士参考使用。010910201308130011教材特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导向,充分体现

5、高职特色的实用教材注重内容的使用与更新:最大限度减少基层岗位不直接应用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增加实用知识与技能内容。编写形式的创新与完善——“栏目式”编写模式010911201308130011本系部从事《管理学基础》教学工作的老师分别有:张效珲、卿珏、岳向华、王平华、关秋燕、黄忠华等,师资资源丰富本人背景介绍:张效珲,男,2006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后在四川长虹电器有限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市场营销等相关工作,2007年来到科技学院工作至今,一直讲授管理学的相关课程,经验积

6、累不多,还需要和大家多多探讨,共同进步。师资队伍状况010912201308130011课程内容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综合管理技能基层管理岗位管理系统基础先进管理思想计划与决策能力组织与人事能力领导与沟通能力010913201308130011重点:第二篇是本书重点,适应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基层管理素质与管理技能需要,系统研究了管理一般职能及相应理论、实务与方法技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难点:每章的实践与训练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效果课程内容重、难点010914201308130011本课程是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核

7、心专业基础课,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一般都设置在新生开学第一学期开设,故不存在与前续课程关系与后续课程的逻辑关系:本课程对后续开设的其他职能管理课程,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互衔接,并为这些职能管理开设打好理论基础;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最主要使学生在学习这些后续课程时易于理解接受相关知识点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逻辑关系010915201308130011基本教学方法:本课程基本教学方法以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为主课程实施主要教学方法:案例分析010916201308130011

8、案例分析是管理学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案例分析解说010917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