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3)虚词导学案(无答案)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3)虚词导学案(无答案)

ID:39593749

大小:60.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6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3)虚词导学案(无答案)_第1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3)虚词导学案(无答案)_第2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3)虚词导学案(无答案)_第3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3)虚词导学案(无答案)_第4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3)虚词导学案(无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3)虚词导学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3)虚词李仕才文言虚词导学案(一)【考纲说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两点考纲都涉及对文言虚词的考查。2010年安徽省未考查虚词,以后三年在以上两项考查中共涉及14个虚词,每个虚词的考查频率按以下顺序排列:以、而、因、于、之、乃、为、者、所、与、则、何、其、且。其中后四个词每个词仅考查了一次,因此,本导学案针对前十个虚词引导同学们复习。【学习目标】1.掌握推断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2.准确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自主学习【学法指导】先学习《世纪金榜》关于准确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

2、法的四种技巧,再参考以下方法,努力理解并运用到做题中。【典例剖析】(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立志

3、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盖柏字也。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然负其经济之略     余嘉其能行古道B.历历可据以行       使工以药淬之C.且举先儒之言       且贰于楚也D.履祥则亲得之二氏   徒慕君之高义也 【解题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四个选项中

4、后一个句子,即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上学过的四个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结合文言文本提供的具体语境,来确定每个选项前一个句子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最后,两相比照,选出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根据语境推断:A项,前一个的意思是“他的”,作定语;后一个的意思是“他”,作宾语。B项,前一个相当于连词“而”;后一个是介词,用。C项,均为连词,表并列,并且。D项,前为指示代词,这;后为结构助词,的。【方法归纳】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方法:51.语法分析法:有些文言词兼实词、虚词的双重性质,或具有多种词性,借助语法分析看其在句中的位置,从而判断其

5、词性,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如:择师而教之。判断方法:“之”位于及物动词动词“教”后面,充当宾语,所以,应为人称代词“他”。2.语境推断法: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如: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判断方法: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3.结构推断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6、如:噫吁嚱,危乎高哉!判断方法:乎”和“哉”处于对应的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也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4.标志(固定结构)确认法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判断方法:与“见”一起组成固定搭配,“见……于……”表被动。5.看语气表达: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如: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③吾其还也。判断方法:①“其”表推测语气,译为“大概”。②“其”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③“其”表祈使(商量)语气,译为“还是”。6.看句式特

7、点: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来推断。如:①多于南亩之农夫②石之铿然有声者③何以战④竖子不足与谋⑤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判断方法:①是介宾短语后首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②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③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以”,介词“凭借”。④省略句式,“与”后面省略宾语“之”,“与(之)”是介宾短语,“与”:介词“和、跟”⑤被动句,表被动,介词,“被”。7.看删换变化: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

8、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达受影响的一般是介词。如: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俅以幸臣躐跻(lièjī越级上升。)显位②木欣欣以向荣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D.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