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第六十六届友好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第六十六届友好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ID:39603417

大小:130.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7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第六十六届友好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1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第六十六届友好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2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第六十六届友好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3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第六十六届友好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4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第六十六届友好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第六十六届友好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友好学校第六十六届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共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到指定区域。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中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I卷(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由此可见夏、商、周政治制度A.实行政权和神权相结合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统治集团实现高度集权2.《荀子·君道》载:“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此,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确立皇帝制度B.设立丞相

3、协助处理政事C.设立太尉掌管全国军务D.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3.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到:“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从材料中不能看出的是A.制度推行是由于地方动荡、交通不便B.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C.官员选拔据民间舆论评价列出候选人D.官吏的选拔由地方官员负责4.票拟作为内阁的一项基本职权,皇帝可以干预,但不能

4、废除;皇帝可以改票,但他在形式上还是要尊重内阁票拟……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以下内容与材料符合的是A.内阁是明太祖基于政务繁冗而设B.票拟并不是一纸空文,对谕旨形成有约束力10C.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与决策机构D.内阁取得了与前代宰相同等的权力5.“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它”应是指A.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6.《醒睡录》记载:“威丰三年(1

5、853年)冬,粤逆由扬州两淮至大河南北,扰山东山西界,回窜天津卫……京师震动,都中大员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各鸟兽散。”这里记载的军事行动是A.英军割占香港岛B.太平军进行北伐C.英法联军入侵北京D.八国联军进攻天津7.孙中山先生针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作评价如下:“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根本不值得效法。”这一事件A.被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B.成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C.是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D.迫使清政府推行“新政”、“预备立宪”8

6、.下表为某同学所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错误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掠夺原料、开拓海外市场市场,发动鸦片战争B《资政新篇》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南京条约》拓展了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新途径D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9.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提出递交国书一项,只是按照西方的国际法惯例行事,并没有考虑到满清朝廷的特殊国情;当满清朝廷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时,被他们以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理由加以拒绝。据此可知(  )A.清廷拒不承认西方的平等地位B.西方假借国际法制造战争借口C.清廷利用近

7、代外交抗衡西方D.西方挑战满清统治的合法性10.孙中山认为“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他不承认共和则已,即已承认共和,若是一朝反悔,就将失信于天下,外国人也有不能答应的”。材料中孙中山的想法不受下列哪一因素影响A.革命派政治上不成熟B.袁世凯真心拥护革命C.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D.革命派缺乏足够实力11.学者陈旭麓认为:“10(毛泽东)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其中“辛亥革命的事业”是A

8、.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颁布《临时约法》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反帝反封建的任务12.“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13.右图为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A.1927~1936年B.1924~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