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溢洪道》PPT课件

《河岸溢洪道》PPT课件

ID:39604474

大小:1.28 MB

页数:92页

时间:2019-07-07

《河岸溢洪道》PPT课件_第1页
《河岸溢洪道》PPT课件_第2页
《河岸溢洪道》PPT课件_第3页
《河岸溢洪道》PPT课件_第4页
《河岸溢洪道》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岸溢洪道》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正槽溢洪道第三节侧槽溢洪道第四节非常溢洪道第四章河岸溢洪道简介一、河岸溢洪道的型式二、河岸溢洪道的位置选择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正槽溢洪道水渠段控制段泄槽段消能防冲设施出水渠一、侧槽溢洪道的布置特点二、侧槽设计1、堰长2、槽底纵坡3、侧槽横断面底宽(b0、bL)4、侧槽横向边坡系数5、侧槽始端槽底高程与末端水深三、侧槽水力计算要点第三节侧槽溢洪道非常溢洪道简介非常溢洪道类型漫流式自溃式爆破引溃式第四节非常溢洪道思考题河岸溢洪道简介:在水利枢纽中,为了防止洪水漫过坝顶,危及大坝和枢纽的安全,必须布置泄水建筑物,以宣泄水库按运行要求不

2、能容纳的多余来水量。常用的泄水建筑物有河床式溢洪道、河岸溢洪道。对于以土石坝及某些轻型坝型为主坝的枢纽,常在坝体以外的岸边或天然垭口布置溢洪道,称河岸溢洪道。溢洪道除应有足够的泄洪能力外,还应保证在运用期间的自身安全和下泄水流与原河道水流得到良好的衔接。第一节概述一、河岸溢洪道的型式河岸溢洪道其主要型式有正槽溢洪道侧槽溢洪道井式虹吸式(1)正槽溢洪道:其泄槽与溢流堰轴线正交,过堰水流与泄槽轴线方向一致,如图6-1所示。正槽溢洪道适用于各种水头和流量,并且水流条件好,运用管理方便。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大多数以土石坝为主坝的水利枢纽都采用这种溢

3、洪道。第一节概述图6-1正槽溢洪道布置图1—进水段;2—控制段;3—泄槽;4—消能防冲段;5—出水渠;6—非常溢洪道;7—土坝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2)侧槽溢洪道:其溢流堰与泄槽的轴线接近平行,过堰水流在较短距离内转弯约90º,再经泄槽泄入下游。它适宜坝肩山体高,岸坡较陡的情况。图6-2侧槽式溢洪道布置图1—洪道;2—侧槽;3—泄水槽;4—出口布消能段5—上坝公路;6—土石坝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3)井式溢洪道:图6-3所示,这种溢洪道由溢流喇叭口段、竖井段和泄洪隧洞段组成。水流进入环行溢流堰后,经竖

4、井和泄水隧洞段流入下游。这种泄水设施的主要建筑物是泄水隧洞.缺点:水流条件复杂,超泄能力小,容易产生空蚀和振动。在工程实践中,布置这种泄洪设施往往与导流隧洞相结合,施工期采用隧洞导流,竣工后废洞利用。专门布置竖井式溢洪道泄洪在我国应用较少。第一节概述图6-3竖井式溢洪道示意图1—环形喇叭口;2—渐变段;3—竖井段4—隧洞;5—混凝土坝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4)虹吸式溢洪道:如图6-4所示,它是一种封闭式溢洪道,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虹吸的作用泄水。当库水位达到一定的高程时,淹没了通气孔,水流经过堰顶并与空气混合,逐渐将曲管内的空气带出,使曲管内产

5、生真空,虹吸作用发生而自动泄水。这种溢洪道的优点是能自动调节上游水位,不需设置闸门。其缺点是超泄能力较小,构造复杂,且工作可靠性较差,在大中型工程应用较少。以上四种类型的泄洪设施,前两种设施的整个流程是完全敞开的,故又称为开敞式溢洪道,而后两种又称为封闭式溢洪道。第一节概述图6-4虹吸工溢洪道示意图1—遮檐;2—通气孔;3—挑流坎;4—曲管第一节概述二、河岸溢洪道的位置选择考虑枢纽总体布置、地形、地质、施工及运行、经济指标等因素。(1)枢纽总体布置:溢洪道布置应结合枢纽布置全面考虑,避免泄洪、发电、航运及灌溉等建筑物在布置上的干扰。其布置时

6、合理选择泄洪消能布置和型式,进水口应短而直,出水渠应与下游河道平顺连接,避免下泄水流的冲刷及淤积,(2)地形、地质条件,溢洪道应布置在地形适宜、地质坚固且稳定的岸边或天然垭口的岩基上,以减少开挖量。第一节概述并应尽量避免深挖,以免造成高边坡失稳或边坡处理困难等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选择溢洪道的位置时,应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条件,以确保溢洪道的安全。(3)施工和运行:应使开挖出渣线路和堆渣场地便于布置,并考虑利用开挖出来的土石料作为筑坝材料,以减少弃料为运行方便,溢洪道不宜离水库管理处太远。第一节概述正槽溢洪道一般由进水渠段、控制段、泄槽段、

7、消能防冲设施和出水渠五个部分组成。一、进水渠进水渠是水库与控制段之间的连接段;作用:进水及调整水流。当控制段邻近水库时,进水渠可用一喇叭形进水口代替,具体布置应从三个方面考虑:(1)平面布置:进水渠在平面上最好按直线布置,且前缘不得有阻碍进流的山头或建筑物,以便水流均匀平顺入渠。受地形、地质条件及上游河势的影响需设置弯道时,弯道轴线的转弯半径不宜小于4倍渠底宽度。弯道与控制段之间应布置一(2-3)H直线段过渡。第二节正槽溢洪道(2)横断面布置进水渠一般按梯形断面,在控制段前缘过渡成矩形断面。进水渠应有足够的断面尺寸。一般可先拟定流速,由流速

8、控制断面尺寸。进水渠流速,应以大于库水悬移质的不淤流速和小于渠底不冲流速,一般不应大于4m/s。在山势陡峭、开挖量较大的情况下,也可达(5—7m/s)。进水渠一般可不衬护,当为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