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审计体制亟待改革创新

现行审计体制亟待改革创新

ID:39620919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7

现行审计体制亟待改革创新_第1页
现行审计体制亟待改革创新_第2页
现行审计体制亟待改革创新_第3页
资源描述:

《现行审计体制亟待改革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行审计体制亟待改革创新李先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现行审计体制是“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宪法》和《审计法》同时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这种将审计机关设在政府内部,在政府首长的领导下实施审计监督的审计体制定义,在理论上属于典型的行政型审计体制。首先,行政性审计体制无法保证审计监督的“独立性

2、”,亟待改革创新。行政型审计体制,将审计监督主体与被审计监督对象,共处在一个利益主体里,同受同一行政首长的领导。尤其是地方审计机关,人员编制、经费来源、福利待遇等,都依附于地方政府和地方财政,审计机关人员的任免、调动、奖惩,都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态度。行政型审计体制,将审计机关(尤其是地方审计机关)置于一种自我矛盾之中。审计机关既要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对某些涉及地方政府利益的审计事项,又不得不考虑地方行政首长的“意志”,不得不采取“回避”、“让步”、“消化”的态度,不得不作出“违于法,利于情”的选

3、择。尤其是查出了较大的违法违纪问题,由于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审计机关必须考虑“要不要深查”、“能不能报告”、“敢不敢处理”的问题。于是,许多问题(往往是较大的问题),在审计机关内部就“被消化”掉了;即便写进了审计报告,也很难逃过政府首长那一关。各级审计机关报送给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大的审计报告,一般都是“隔靴搔痒”的“缩水版”或“简化版”。行政型审计体制,事实上很难做到“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尤其是地方审计机关,不仅不能“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而且“对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也是一句空话。行政型审计体制,致使“

4、审计难、处理难、公开审计结果更难”的尴尬局面,长期得不到解决而顽固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利于审计机关严格履行《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责,也不利于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其次,从审计机关内部体制看,现行审计体制亟待改革创新。目前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内部体制,仍然带有较浓的传统执法色彩,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审计程序的设计,均不符合现代执法的要求;审计的话语权不是来自国家利益和民众利益,而是源于行政首长或是审计机关的某个自然人;计划权、审计权、审理权和执行权,没有体现相互分离

5、相互制约的机制,每个执法环节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可塑性。既不利于提升审计监督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而且容易产生审计风险和滋生审计腐败。第三,从公众对审计监督的期望来讲,现行审计体制亟待改革创新。审计监督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源于审计体制弊端的掣肘,而审计监督一旦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在客观上是对法律的亵渎和对民众的不公。一旦形成这种局面,社会公众对审计监督就会形成误解,或者产生质疑,甚至对审计结果漠不关心。长期下去,审计机关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就会受到严峻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改革创新审计体制,应是“十二五”期间审计

6、发展规划的题中要义。我们不奢求在“十二五”期间就能完成审计体制改革大计,但作为一个重要时期的发展目标,至少应当明确审计体制的改革走向,这直接关系到审计机关的执行力、公信力和生命力,它不仅仅只是全体审计人的多年期盼,也是广大民众的殷切愿望。(作者单位:湖北省团风县审计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