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等教育之特色

香港高等教育之特色

ID:39626896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7

香港高等教育之特色_第1页
香港高等教育之特色_第2页
香港高等教育之特色_第3页
香港高等教育之特色_第4页
香港高等教育之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香港高等教育之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香港高等教育之我见机械工程学院过控07-1200701041008赵建振在香港,人们普遍认为港大代表着英式教育;中大有着更多中国文化的成分;而科大则是典型的美式教育。应该说,香港高等教育在近一百年发展中,不断地探索发掘、调整改革,从适应社会发展到引导社会前进,逐渐形成凝聚世界教育精髓和先进理念的香港特色。  一、门类齐全不重复  香港八大校中,每所院校都有自身独特的亮点和价值取向,不同类型的大学有不同的分工,各自扬长避短,办出具有特色的学校。如香港大学在临床医学、化学、植物和动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科大在纳米科技、电子资讯等领域走

2、在国际前沿;中大在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讯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领域尤为突出,接近世界一流水准;理工大学及城市大学是英式研究型学院,用来培养高端人才;浸会大学及岭南大学则是推动通识教育的博雅学院型。  香港高等教育充分体现了以社会需求来确定高校定位,各类型高等院校分工明确,避免了专业设置重复及盲目追求学校升格而出现的大而全等问题。因该说,大学多元性定位是一个社会发展、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人才多样化需求的必然结果。学校应该没有高低贵贱、好坏优劣之分,各院校都根据自身的办学传统、资源条件、特色、优势以及香港经济社会环境及其对学

3、校的期望来确定在什么领域、哪个层次及地域范围办出自己的特色。  在这方面,香港教资委担负起香港高等教育战略规划者的角色,重点实施了“角色划分”的理念,就是由每所院校都对自己的作用和面向的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引导不同高校向不同方向发展,鼓励深度合作、战略联盟,鼓励大学不要互相模仿,这样每个大学可以各有自己的特色,并发挥出各自独特的作用,以此避免重复办学。  二、国际化程度高  国际化程度高是香港高等教育特色之一,主要表现在高校国际化师资、国际化生源和国际化的教学三方面。  首先香港各大学不分种族、信仰、文化,面向世界招聘优秀教师。这些教师来自世

4、界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背景,他们把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带进香港各大学,并以自身高超的学术水平优秀素质从整体上提升了香港高等教育水准。如科大教师百分之百具有海外名校博士学位。中大95%的教师拥有国外名校学历。港大、理大、城大等八大校情况基本如此。这样分布在香港各大学的每一名从海外名校归来的老师,都会带来他的国际联系网络,从而使得香港大学能够跟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学有较更为密切的联系。  第二、生源地域广泛。曾任科大副校长的林垂宙教授把学生看成是一所学校最关键的因素,他认为“为什么美国那么富强,因为它的学生来自全世界,从45亿中挑出来,

5、而北大、清华的学生则来自中国13亿人口,也许这就是区别吧。”那么香港的大学在很长时间里,生源还只限于香港的六、七百万人口中。目前与欧美主流大学类似,香港八大校许多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及两岸三地。但根据香港政府规定,各高校外地学生比例不能超过10﹪,但将来这个比例一定会突破,可能会达到20﹪甚至25﹪。美国的一般公立大学这一比例为25﹪至35﹪,而向哈佛大学这样的著名私立大学绝大部分位外地生源。  第三、香港高校与欧美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高校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究、合作办学、教师互访等活动,国际往来交流十分频繁。  第四、香港高校重视制定与国外大

6、学的学生交换培养计划,增加学生到国外学习的机会。例如香港中文大学与180多所著名的海内外学府开展学生交换计划(时间不少于一学期,正式参与对方学校的课程,并且学分互认),其中就包括哈佛、耶鲁、康奈尔等世界顶级大学。港大、科大的情况与中大的情况基本相似,3所学校每年的学生交换计划均不少于400个名额。  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准大大高于内地,有着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从客观上看,英国对香港的百年殖民统治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影响,良好的英语教学基础,教材、学术著作、图书影像资料、实验设施等教育资源的跨国流动,极大促成了香港各高校与欧美大学接轨和同步;

7、从主观上看,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在逐渐褪掉殖民色彩的同时,结合香港本地实际和中国文化传统,继续吸收欧美等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经验,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保持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特色。  三、教育理念新  首先,香港各大学十分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多元化。例如通过颇具特色的通识教育使学生既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宽广的文化艺术社会科学知识。多元交叉的教育促使学生不断提高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由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化。  其次,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和精神素养的融合,强调大学教育的做人造士的功能和“铸人”之道。香港各大学致力于将中国

8、传统文化精髓和国外先进文化并举,培养具有东西方文化兼容,既掌握精深的专业技能又具有高尚情操、通人情、懂世事,且注意培养学生的灵活性、适应力和创造力,教导学生学会管理时间,自我减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