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ID:39649693

大小:1011.51 KB

页数:111页

时间:2019-07-08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_第1页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_第2页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_第3页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_第4页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八章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医学检验系林雪松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规划教材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二版)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评估和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及同工酶、肌红蛋白的测定;利钠肽的测定及其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熟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定义与分型;血管内皮细胞的主要功能;应用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危险分层;应用心肌损伤标志物判断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干预效果。了解:动脉的解剖、生理和病理;危险因素的含义;心肌的超微结构与血液供应特点;原发性高血压发

2、病机制;高血压的实验室检查。2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心脏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循环系统内沿着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以便将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运送到机体各器官组织,同时将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及二氧化碳运送到适当的器官(如肝、肾、肺)进行处理或排出体外。心脏和血管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前言3随着现代医学对疾病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循环血中与心血管疾病进程有关的新的生物标志物陆续发现,极大的推进了生物化学检验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分级的预测和早期诊断,使临床医生对于病人和高危人群能够尽早实施干预措施,延缓心血管疾病进程,预防严重

3、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前言肌红蛋白肌钙蛋白CK-MB4目 录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心肌损伤标志物2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3生物标志物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4高血压的临床生物化学5小结与展望6返回总目录5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一、动脉壁的解剖与生理病理动脉血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构成。血管壁内膜被覆内皮细胞,还含有少量的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及细胞外基质。6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多种舒、缩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建立一个扩血管作用的平衡。血管内皮细胞还通过分泌促凝物质和抗血栓物质建立一个抗血栓形成作用的平衡。内皮细胞膜表面有许多重

4、要受体。血管内皮细胞(一)动脉壁的解剖与生理功能7平滑肌细胞构成中膜,平滑肌纤维的舒缩可控制血管径的大小,调节器官的血流量;平滑肌纤维具有产生结缔组织和基质的功能。许多血管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内皮细胞功能消失或被破坏,搞清楚其中的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心血管疾病标志物。(一)动脉壁的解剖与生理功能8病理情况下的平滑肌细胞主要表现为增生、肥大或迁移至内膜。细胞外基质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组是一个重要生理过程。如果没有开始的基质降解,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肥大、增殖或迁移是不可能发生的。(一)动脉壁的解剖与生理功能9(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

5、clerosis,AS)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指动脉内膜的脂质、血液成分的沉积,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伴有坏死及钙化等不同程度病变的一类慢性进行性病理过程。10(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AS的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损伤内皮细胞功能,释放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2)巨噬细胞吞噬ox-LDL形成泡沫细胞与胆固醇结晶构成脂质核心;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示意图11(3)血管中膜的平滑肌细胞迁移至内膜转化成分泌型的平滑肌细胞并增殖,分泌更多的结缔组织基质致斑

6、块纤维性增厚;(4)斑块破裂组织因子暴露,启动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形成,导致血栓的形成。(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示意图12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riskfactor)是一个流行病学概念,指与某种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体内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可促使疾病发生,去掉以后可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危险因素并不等同于病因。危险因素不是诊断指标,危险因素异常增加了患病可能性。(一)危险因素的含义13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指暴露于该危险因素者与未暴露或低于危险水平者发病概率的比

7、值。RR>1才有意义,越大则预测价值越高。“危险因素”的应用价值:对疾病早期诊断和对无症状的个体预防疾病的发展(一级预防),以及对患有该疾病的患者避免疾病的复发(二级预防)都有重要价值。14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分类主要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潜在危险因素新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LDL-C、低HDL-C、早发AS家族史、高龄致AS饮食、超重/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遗传影响新脂质危险因素:高TG,高sLDL,高Lp(a),高ApoB,脂蛋白残粒,低ApoA1促血栓形成状态:高血小板凝集性,高血浆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和D-二聚体,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