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等腰三角形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等腰三角形

ID:39653752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8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等腰三角形_第1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等腰三角形_第2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等腰三角形_第3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等腰三角形_第4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等腰三角形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等腰三角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八年级数学13.2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凤台六中童立旺一、教材分析:1、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第十三章《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如何从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旧教材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应该重新认识,把好入门的第一课。2、 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十章《三角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3、 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

2、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4、 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重点:1、等腰三角形对称的概念。2、“等边对等角”的理解和使用。     3、“三线合一”的理解和使用。  难点: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具体应用。               2、等腰三角形图形组合的观察,总结和分析。五、主要教学手段及相关准备:     教学手段:1、使用导学法、讨论法。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3、,分组学习和讨论。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4、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帮助理解。  准备工作:1、多媒体课件片断,辅助难点突破。       2、学生课前分小组预习,上课时按小组落座。       3、学生自带剪刀,圆规,直尺等工具。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技能目标:理解对称思想的使用,学会运用对称思想观察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体观察对象,总结一些有益的结论。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体验团队精神,培养合作精神。六、教学设计策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在此

4、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的设计思想和策略:1、 回归学生主体,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当堂的反馈程度安排教学过程。2、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安排问题的难度,体现一些灵活性。3、 教学的形式上注重个体化,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习的参与性,努力避免以教师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及说明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目标教学说明习相关概念及定理。  观察并回答。      学生同步回答   学生运用直尺或圆规和剪刀进行绘图和剪切。    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讨论,然后积极回答。        学生

5、以小组形式进行操作和讨论 然后努力向结果慢慢前进。        课题引入:让学生观察两把三角尺,从三角形分类思考“两把三角尺的形状除了角度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在对学生思考结果的总结基础上,引入新课题。 新授:1、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腰,底边,顶角,底角。 2、指导学生做一做,要求:在事先准备的纸上,画一个腰长为a的等腰三角形,并将它剪下来,与组内其他成员的作品放在一起,并观察和回答问题。3、第一个问题:观察所剪得的三角形形状是否相同,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画几个不同类的等腰三角形。   4、第二个问题:将这些三角形放在一起,并且使顶点重合,观察另外的一些顶点,看看有什么特点

6、和发现。       5、问题:等腰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何通过具体的操作体现他是轴对称,并指出对称轴。       从直观图形上,回忆小学知识,体会等腰三角形。    理解等腰三角形相关概念。   深入体会,等腰三角形的构成和画三角形的方法。    1、 直观体会钝角等腰三角形,锐角等腰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不同特点。2、 体会已知两边不能确定三角形,为理解全等或三角形的构成作铺垫。 1、 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总结的能力。2、 体验等腰三角形在圆中的存在3、 体会合作的乐趣。4、 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为今后的轨迹思想做一些准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在小学知识和第八章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得到结论。   由于学生有相应的小学的知识和预习,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成问题。 由于三角形的形状不限,方法不限,学生绘制的结论也有所不同。  此题学生较容易总结,至于体会到什么程度特别是目标2不作具体要求,体现新教材的“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  此题教难,关键在于引导和启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必要时候使用事先准备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实际结果看,学生在多媒体的启发作用下,应该会有一个思维上的突破。    体现新教材的操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