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笔译综合-名词的理解与翻译

英语笔译综合-名词的理解与翻译

ID:39657201

大小:360.32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7-08

英语笔译综合-名词的理解与翻译_第1页
英语笔译综合-名词的理解与翻译_第2页
英语笔译综合-名词的理解与翻译_第3页
英语笔译综合-名词的理解与翻译_第4页
英语笔译综合-名词的理解与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语笔译综合-名词的理解与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英语笔译综合翻译中名词的理解与表达英汉名词特点基本相同,都是用来表示人、地和事物的名称。但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来表达某些在汉语中常以动词表达的概念,因此就词类而言,英语以名词占优势,倾向于多用名词和介词。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英语是noun-dominatedlanguage,而汉语则是verb-predominatedlanguage。英语民族注重抽象思维,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使用一样频繁。附:论中西思维方式(连淑能)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思维方式主要由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八大要素组成。思维方式的差异

2、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东方人好静、内向、守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东方人求同、求稳,重和谐,西方人求异、求变,重竞争等。1,伦理型与认知型中国传统哲学从根本上规定人的本质是伦理的,而西方哲学却规定人的本质是认知的。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不同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中国的人文精神注重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追求社会秩序安定和谐,倡导仁爱、宽容、义务、奉献、重宗法人际,轻个体人格,注重“群己合一”,突出社会的人格,把个体看做是群体的分子或角色

3、,注重群体观念,倡导的是集体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所提倡的人文主义,宣扬人性,反对神性;要求人权,反对神权;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注重个体人格,认为个体是单独的、自由的,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式单个与多个而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注重自我中心,倡导的是个体主义。2,整体性与分析性整体性思维(holisticthought)把人与自然、人间秩序与宇宙秩序、个体与社会看做是不可分割、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互相对应的有机整体。分析性思维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想象与本质,并把两者分离、对立起来,分别对这个二元世界做深入的分析研究。3,意向性与对象性中国传统

4、思维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人是万物的尺度,“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认为认识了自身,也就认识了自然界和宇宙的根本规律,用主体的修养代替对客体的认识,自身内心的体验是一切认识的出发点。重直觉意象而非逻辑推理,注重求善而非求真。西方思想传统以自然为认知对象,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把握自然,只有探索自然,才能征服自然,因而主客二分,天人对立,划分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界,区分自我意识与认识对象,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研究。强调理性,反对以意愿、情感和好恶作为判断是非、辨别真假的标准。4,直觉性与逻辑性5,意象性与实证性6,模糊性与精确性7,求同性与求异性8,后瞻性与前瞻性9,内

5、向性与外向性10,归纳型与演绎型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连淑能)中国古代没有形成像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那样的理性模式,而是形成了中国式的悟性:思维主体对客体对象或主体自身的本性与内蕴的直觉洞察和领悟,即儒家的“外悟说”和释道的“内悟说”。儒家的外悟,即“格物致知”的格致之学,强调从外界的经验中,尤其是前人已有的经验中,去领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道家的内悟,主张“玄览”,即“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塞其说,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反对向外界观察体悟,排除一切感性经验、语言概念和欲望杂念,保持内心的清净安宁,达到“常无欲,以观其妙”。外

6、悟是“经验的领悟”,内悟是“内省的了悟”,两者都不是感官的印象,更不是逻辑的推论,而是内心对思维主体和客体的领悟。西方的理性一词,源于希腊文logos和nous。Logos的本义是“思想”,“理性”,“规律”,“语词”,“道理”,“概念”,兼有理性和语言两层含义,nous的本义是心,思想。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汉语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意合法,重意义组合而轻形式结构,拉个读者和听者领悟其中的意义和关系:词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用词注重功能、意义;句子不受严谨的主谓结构的约束,少用或不用关联词语,摆脱形式的束缚,直接表达现实和思维过程,体现悟性的像似性;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

7、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造句富于弹性,灵活多变,着重意念,颇多隐含;讲究语意、文气和语感的通常,言不尽意,得意忘言,富有领悟空间,对语境依赖较多;流水句很常见,完全句和不完全句混合交错,松句、散句、紧缩句、无主句、省略句、并列式复句交替使用,句子似句似段,若断若连,流泻铺排,主从难辨,形散神聚,言简意赅。悟性有直觉性和形象性的特征,因而汉语表达形象、意象、象征、联想、想象的词语相当丰富,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