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胺受体阻断药》PPT课件

《组胺受体阻断药》PPT课件

ID:39664616

大小:213.61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7-08

《组胺受体阻断药》PPT课件_第1页
《组胺受体阻断药》PPT课件_第2页
《组胺受体阻断药》PPT课件_第3页
《组胺受体阻断药》PPT课件_第4页
《组胺受体阻断药》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胺受体阻断药》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组胺受体阻断药自体活性物质(autacoids)包括:PG、5-HT、组胺、白三烯、血管活性肽类(P物质,激肽类,血管紧张素,利尿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NO、腺苷等。特点:是均由本身作用的靶组织形成,作用部位与分泌部位很近,故又称局部激素(localhormones),是由组织而非特定内分泌腺产生,不需由血循环运送到靶器官发挥作用。组胺和抗组胺药一、组胺histamine来源:组胺是人体组织中的一种自身活性物质。组织中的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中。当发生变态反应时,肥大细胞脱颗粒,

2、可以释放出组胺。体内的组胺是组氨酸脱羧基而成。药用的是人工合成,2-(4-咪唑)乙基胺。组氨酸β-咪唑乙胺Ⅰ型变态反应中肥大细胞释放介质的机制H1效应:H2效应:H3效应:〔生理效应〕特异性组胺受体兴奋支气管、胃肠道、子宫平滑肌,扩张皮肤血管,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减慢心房和房室结传导,增强收缩力。刺激胃液分泌,扩张血管,兴奋心脏(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末稍,负反馈性调节组胺合成与释放。受体分布效应H1支气管平滑肌、胃肠平滑肌、子宫平滑肌收缩皮肤血管、毛细血管血管扩张、通透性增

3、加、渗出增加、局部水肿心房、房室结收缩增强、传导减慢中枢觉醒反应H2胃壁细胞胃酸分泌血管扩张心室、窦房结收缩加强、心率加快H3中枢与外周神经末梢负反馈调节组胺合成和释放组胺受体分布及生理效应【药理作用】1、心脏:心率↑、心肌收缩力↑、传导↓;2、血管:扩张小动脉、小静脉,外周阻力↓;毛细血管通透性↑,渗出↑,引起局部红、肿、热、痛;渗出过多,循环血容量↓,血压,休克。3、平滑肌:支气管痉挛、胃肠绞痛。4、腺体:刺激胃壁细胞H2受体,胃酸分泌↑。5、三联反应:注射部位红斑-丘疹-广泛红晕。麻风病的辅助

4、诊断。皮下注射小量组胺可产生“三联反应”:①注射后几秒钟内,在注射部位几个毫米处迅速出现一个红斑,这是各种微细血管局部扩张的结果;②大约1分半钟在红斑部位形成一个肿块,这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结果;③最后肿块慢慢向外延伸约1厘米上下,形成一个范围较广的“红晕”,这是由于轴突反射引起邻近小动脉扩张的结果。健康人:常量无影响哮喘者:敏感,收缩,少量即引起呼吸困难豚鼠:最敏感多种动物收缩,豚鼠回肠最敏感,人大量可致收缩大鼠:松弛豚鼠:收缩人:无影响支气管胃肠道:子宫临床应用:组胺在体内活性仅可维持5~15

5、min,故无临床意义,临床主要将其用为辅助诊断药。1.真性胃酸缺乏症的诊断早晨空腹注射组胺0.25~0.5mg,然后抽取胃液检查,若仍无胃酸分泌,则可诊断为真性胃酸缺乏症。胃癌和恶性贫血患者均为真性胃酸缺乏。2.麻风病的辅助诊断在病损处皮内注射0.1%的磷酸组胺0.1ml,观察有无三联反应,若无三联反应则可能是麻风病,因为麻风病使周围神经受损,造成轴突反射受阻,出现不完整的三重反应。3.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早期诊断用0.025~0.05mg组胺静注,如果是瘤,血压明显上升,如果不是则血压下降。不良反应

6、1.降低血压:可反射性兴奋心脏,诱发心绞痛。2.引起支气管哮喘,故该种患者禁用。3.注射部位痒痛,并出现红肿。Ar1R1X—CH2—CH2—NAr2R2二、抗组胺药(一)H1受体阻断药乙基胺类代表药第一代: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氯苯那敏(扑尔敏)第二代: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敏迪)阿伐斯汀(新敏乐)氯雷他定(开瑞坦)【药理作用】1、抗外周组胺H1受体效应H1受体阻断药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肠道、气管、支气管和子宫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对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水肿仅有部分

7、拮抗作用,因H2受体也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H1受体激活↓G蛋白PLC激活↓膜磷脂↓IP3+DG↓PKC激活[Ca2+]i↑(胃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PLA2激活↓EDRF↑PGI2↑(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体内过程]由于此类化学结构相似,故其体内过程也基本相同,即:口服都易吸收,吸收后10~30min内起效,约1h达最高血浓度,一次用药可持续4~6h,其中安其敏和异丙嗪可维持12h以上。该药大部分在肝脏破坏,以原形经肾脏排泄极少。2、中枢作用第一代H1受体阻断药可通过血脑屏障阻断中枢的

8、H1受体,表现出镇静、催眠和嗜睡作用。(1)中枢镇静作用强度因药而异,药物作用强度各不相同;其中异丙嗪中枢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安其敏,苯海拉明>去敏灵>扑尔敏。这类药的中枢抑制作用可能与它们的中枢性抗胆碱作用有关。(2)不同人用同一种药物后中枢镇静作用的反应各不相同;3、抗晕止吐作用可能与中枢抗胆碱作用有关。4、其他作用(1)外周抗胆碱作用:口干、排尿困难。(2)局部麻醉作用:本类的局麻作用最早是在1942年发现的,作用不如的卡因,但比普鲁卡因强,其中去敏灵和异丙嗪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