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阁藏抄本述略

海源阁藏抄本述略

ID:39676997

大小:207.9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9

海源阁藏抄本述略_第1页
海源阁藏抄本述略_第2页
海源阁藏抄本述略_第3页
海源阁藏抄本述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海源阁藏抄本述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册府说苑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年第2期海源阁藏抄本述略丁延峰(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杨氏海源阁以收藏宏富精善而著称于世,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所藏共有4600余种,其中抄本有342种,明清名家抄本以及影抄本大都有所收藏,成为杨氏藏书之一大特色。[关键词]海源阁藏书抄本[中图分类号]G256.22[文献标识码]A杨氏海源阁以收藏宏富精善而著称于世,被誉阁曾据此抄有写本。第二,不少抄本比刻本完整,因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在所藏四千六百余种古籍而可补刻本之不足。如清嘉庆张敦仁影宋抄本《仪中,抄本计有三百四十二种,可以说,明清名家抄本礼要义》五十卷,首尾完具,末仅

2、缺一页,杨绍和于以及影抄本大都有所收藏,成为杨氏藏书之一大特《楹书隅录》卷一题云:“宋刊《仪礼要义》,藏武林汪色,这在清末藏书家中并不多见。其中明抄本有五氏欣讬山房;宋景德官本《仪礼疏》,藏吴门黄氏百十九种,元抄本四种,余多为清初抄本。除刻本之外宋一廛,皆经学失传之书。《要义》旋归吴兴严久能抄本是保存文献最多亦是最有效的途径。未有印刷先生。此本即先生从宋刊录出而张古渔太守又依之术之前,文献之传播依靠的最主要方式就是抄写,发传写者⋯⋯近年吴越兵燹,两宋刊恐已坠劫中,幸赖明印刷术之后虽然大量刻印图书,抄写仍然是传存此本犹存真面,愈当拱璧视之矣。”今查宋本,国家文献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第

3、一,许多著作赖抄本图书馆只存一部,即宋淳祐十二年魏克愚刻本,但该以存。海源阁第三世主人杨保彝云:“书无旧刊,惟本目录、卷一至六、二十五至二十八、四十一至四十[1]旧抄可贵。”尤其是有些抄本是据宋元孤本抄写三因缺配清抄本,而影宋抄本就可以将所缺补齐。而来,如果原刻本已经不存,则独赖抄本流传。如毛第三,抄本往往是校勘的绝好资料。一些抄本,尤其氏汲古阁影宋抄本《鲍氏集》十卷,今存国家图书是影抄本,实际上等于保留了原刻本。如用以校勘馆,原宋刻本失传,现存最早刻本则为明正德朱应登他本,则可正他本之讹误。如顾广圻就曾用清嘉庆刻本。元本《字鉴》五卷无存,影元抄本是最早传张敦仁影宋抄本《仪礼要义》校

4、勘它本,顾氏于卷第本,今存最早刻本为清康熙四十八年张士俊刻泽存三十七后题云:“右三卷赖以正今本《注疏》之误者堂本。高诱注姚宏续注《战国策》宋本有两种,一为特多,以下三卷差少于此,益惜单疏本之不完也。”南宋绍兴间初刻本,因曾为梁溪(今江苏无锡)高姓杨氏所藏抄本价值自不待言,为使人们对海源阁所藏书家收藏,世称“梁溪高氏本”;二是南宋重刻本,藏抄本有一个大概了解,下面就以其精善程度和抄因曾为梁溪安姓藏书家收藏,世称“梁溪安氏本”。写时代分类述之。[2]杨氏所藏是据重刻本影抄的本子,海源阁第二世抄本如从抄写时代、文物价值来看,当以清抄主人杨绍和于《楹书隅录》卷二题做“影宋精抄本”,本、明抄本

5、、元抄本次序为珍。海源阁藏清抄本中以[3]并云:“乃影抄之致佳者,珍之。”绍兴本仅存一清初抄本居多,如《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宋遗民帙,重刻本则已经失传,而杨氏所藏的这个影抄本就录》、《文房四谱》、《霏云录》、《吕衡州文集》等等。成了重刻本的唯一传本。抄本还使仅存原刻本有副明抄本中,如明天启五年抄本《鬻子》一卷,杨绍和本流传,这样的抄本既为治学提供了方便,又为防止云:“写校甚精,珍籍也。”(《楹书隅录》卷三)明抄散佚留下了副本,有播迁之功。如宋刻《三历撮本《茅亭客话》十卷,杨绍和引黄丕烈题识云:“此抄要》,现今存世者仅有一本(今藏国家图书馆),海源本为佳,往往与宋刻合,此本外又益一

6、旧抄矣。”·117·总第108期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年6月(《楹书隅录续编》卷三)《李校书集》三卷,惟明代手迹无疑,珍之珍之。”(《楹书隅录》卷三)其他尚有有活字本,传本绝稀,故明万历抄本则洵堪宝秘。其明怡颜堂抄本《建炎时政记》、明沈与文野竹斋抄本他尚有明抄本《开原图说》、《新编古今姓氏遥华《画鉴》、《西溪丛语》、明叶林宗抄本《经典释文》、韵》、《砚笺》、《李伟公文集》、《宝刻丛编》、《贞白先明嘉靖王臣抄本《李群玉诗集》、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生陶隐居文集》、《沈下贤文集》、《不系舟》、《鸣鹤《后村集》、明一粟斋抄本《汪水云诗抄》、明崇祯叶余音》等等。元抄本中,如《鄱阳集》四卷,杨绍和奕

7、抄本《李群玉诗集》等等。名家抄本中,杨氏收藏云:“此叶文庄藏抄本《鄱阳集》,元人手录者也。按最多的是清抄本,如清初钱曾述古堂抄本楮墨精良,《四库全书提要》:《鄱阳集》四卷,宋洪皓撰,原本诗下真迹一等,仿之汲古阁毛氏抄本亦无多让,海源阁已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是此集无传本久矣。藏《吕衡州文集》五卷即是。其他如清顺治六年张卷中有元人原标款字数,每册题眉为匏庵相国笔,盖秀抄本《钱考功诗集》、清顺治十七年叶(、叶畴抄文定得诸南阳者。字法古雅,名迹灿然,洵仅见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