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疗法》PPT课件

《腕踝针疗法》PPT课件

ID:39681009

大小:243.25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7-09

《腕踝针疗法》PPT课件_第1页
《腕踝针疗法》PPT课件_第2页
《腕踝针疗法》PPT课件_第3页
《腕踝针疗法》PPT课件_第4页
《腕踝针疗法》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腕踝针疗法》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腕踝针疗法腕踝针法是在腕部或踝部特定部位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腕踝针疗法,是一种皮下针刺疗法,它是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署教授自1966年到1975年这段时间,在电刺激疗法治疗以神经症为主的经验基础上,受传统的经络学说中皮部理论的启示,耳针,穴位,针刺法的启发,经过反复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针刺疗法。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正式推广应用于临床。由于它取穴单一,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微小,具有安全而无针感的特点,加之对某些疾病确有效果,故颇为医生和病人的欢迎。9/4/20211一、探索之路:     腕踝

2、针疗法的整个理论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66年到1972年,主要用电刺激疗法治疗痛症,肢瘫,各型感觉障碍,癔症等。在实践中探索电流大小,通电时间,电极放置的部位与疗效的关系,发现:当电流强度从60毫安降低到15-20毫安,通电时间由1秒钟增加到持续的通电刺激时,竟也能获得和从前一样的疗效。并受到传统的三阴三阳经络理论,耳针法的启发,逐步把刺激点定位到了腕和踝。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四肢部靠近躯体正中线的内侧为阴,外侧为阳。由此,可以把躯体分为六个纵区,即阴面和阳面各三个纵区,为了简便起见,用数字1-6编号

3、,其中1,2,3区在阴面,4,5,6区在阳面,上下肢同躯体相对应。当躯体某纵区内出现病症时,在腕踝部同一编号区内给予刺激,即可出现调整反应。这样,只要找出病症所在的区就可确定治疗的刺激点。第二阶段是从1972年2月开始,将电刺激改为针刺,为克服垂直针刺所遇到的滞针现象而改用了皮下浅刺后,方法逐步得到完善,理论也逐步成形。因针刺部位仅限在腕和踝,1975年定名“腕踝针”,1976年发表于人民军医杂志上。9/4/20212一、电刺激疗法(1966-1968)从强刺激到弱刺激Litter电抽搐机—头部外伤后遗聋哑神经症性双下肢不

4、全瘫痪,1秒取效电流强度9/4/20213合谷内关梁丘足三里改变电极位置,仍可取效对瘫痪、感觉障碍、疼痛均有效对局部和远端症状均有效弱电流病人易于耐受9/4/20214通电时间延长,降低电流强度的缺点病人脱衣服不方便电极位置凌乱只能用于局部的病症对头部和心脏病症不便使用9/4/20215耳针的提示从耳廓狭小到手腕脚踝应用方便表面平坦经验支持经络学说9/4/20216原理探讨神经学说经络学说胚胎发育—分区9/4/20217横隔临床验证9/4/20218电抽搐机的缺点--针刺疗法沿皮刺腕踝针9/4/20219穴区一、分区腕踝针

5、疗法是在将人体先行分区的基础上,再确定进针穴点的。区域均沿人体纵轴排列,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面由前向后划分为六个纵行区。并把各种相关病症归纳在各个纵区范围内。各区位置及归属病症分述如下。9/4/2021109/4/202111(一)、一区【定位】: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道、口唇、前牙、心脏、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和会阴部。【归属病症】:前额痛、目赤肿痛、鼻塞、流涎、前牙痛、咽喉痛、喘咳、心悸、胃脘痛、遗尿、痛经、白带增多等。9/4/202112(二)、二区【定位】:躯体前面的两旁。

6、包括颞部、颊部、后牙、颌下部、甲状腺、锁骨上窝、乳部、肺、肝、胆和侧腹部。【归属病症】:颞前头痛、后牙痛、乳房胀痛、胸痛、哮喘、肝区痛、胁肋胀痛、哮喘等。9/4/202113(三)、三区【定位】:躯体前面的外缘(即二区的外缘)范围较窄。包括沿耳廓前缘的头面部、胸腹部,沿腋窝前缘向下的垂直线。【归属病症】:本区出现的症状较少,主要有颞浅动脉病、沿腋前缘的胸痛或腹痛等。9/4/202114(四)、四区【定位】:躯体前后交界区。包括头至耳垂直下的区域,斜方肌缘,胸腹部的腋窝顶至髂前上棘间的垂直区域。【归属病症】:头顶痛、耳鸣、耳

7、聋、下颌关节系乱症、腋窝以下的胸腹痛等。9/4/202115(五)、五区【定位】:躯体后面两旁,与前面二区相对应。包括颞后部、颈后外侧部、肩胛区、躯干两旁,下肢外侧。【归属病症】:颞后部头痛、落枕、耳鸣、耳聋、肩胛部痛、侧腰痛及腰椎横突综合症等。9/4/202116(六)、六区【定位】:躯体后正中线两侧的区域,与前面一区相对应。包括后头部、枕顶部、脊柱部、骶尾部及肛门等。【归属病症】:后头痛、项强痛、腰脊痛等。四肢部位分区:当两上、下肢处于内侧面向前的外旋位、两下肢靠拢时,四肢的内侧面即相当于躯干的后面,前面靠拢的缝相当于

8、正中线,后面靠拢的缝相当于后正中线,这样四肢的分区就可按躯干的分区类推。9/4/202117上面六区可进一步划分为十二个分区。其分法为:以胸骨末端和两则肋弓的交界处为中心,划一条环绕躯干的水平线,称横膈线。横膈线将躯体两侧的六个区分成上下两半。横膈线以上的各半区分别加“上”字,即上1区、上2区、上3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