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3药动学》PPT课件

《药理学3药动学》PPT课件

ID:39691269

大小:563.11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7-09

《药理学3药动学》PPT课件_第1页
《药理学3药动学》PPT课件_第2页
《药理学3药动学》PPT课件_第3页
《药理学3药动学》PPT课件_第4页
《药理学3药动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理学3药动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应用动力学原理和计算公式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药物的体内过程从药物进入机体至排出体外的过程称药物的体内过程,也称人体对药物的处置(disposition)过程。它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细胞膜主要由脂类(磷脂、胆固醇与糖脂)和蛋白质组成。大多数极性(离子化程度较强)药物难于通过脂质双层,而脂溶性药物可以通透。小分子药物可从膜孔透过膜。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能力主要决定于药物的脂溶性、解离度及分子量,

2、其转运机制可分为被动转运和载体转运两大类。被动转运被动转运又名“下山”或顺流转运,它是指药物依赖于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物理扩散过程经生物膜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该过程不消耗细胞能量、无饱和现象、不被其他转运物质所抑制。1.滤过2.简单扩散离子障的原理非离子型药物易于通过生物膜,而离子型药物则被限制在膜的一侧pKa值的概念pKa值——是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注意:pKa值不是药物自身的pH值。药物离子化程度受pKa值及所在溶液的pH值决定。pH值较高(碱化),酸性药物解离多,碱性药物解离少。pH值较低(酸化

3、),酸性药物解离少,碱性药物解离多pKa值概念的应用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内液pH为7.0,细胞外液及血浆为7.4。由于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解离型药物多,不易进入细胞内,因此,它们在细胞外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液。提升血液pH值可使弱酸性药物向细胞外转运,降低血液pH值则使其向细胞内浓集。在临床上给予碳酸氢钠使血及尿液碱化能促进巴比妥类弱酸由脑细胞向血浆转运,并促进它从尿排出,因而可以解救巴比妥类药物的中毒。载体转运---是指细胞膜上的载体与药物结合,并载运它到膜另一侧的过程。主动转运:又称“上山”或逆流转运。特点是:①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化学梯度透过细

4、胞膜②细胞膜的载体对药物有特异的选择性③消耗细胞能量④以同一载体转运的两种化合物可出现竞争性抑制⑤转运速度有最高限度。易化扩散:不能逆浓度梯度移动,也不耗能。吸收(absorption)--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 的过程从口腔吸收片剂舌下(sublingual)给药从胃肠道吸收口服(peros):(1)从胃吸收(2)从小肠吸收(3)从直肠吸收影响药物从消化道内吸收的主要因素1.物理化学因素2.生物学因素(1)胃肠pH,(2)胃排空速度和肠蠕动,(3)胃肠食物及其他内容物3.首关效应(first-passeffect),又称首关消除或首

5、关代谢,它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致使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消化道外吸收1.从注射部位吸收静脉注射(intravenousinjection,iv),静脉滴注(intravenousinfusion),皮下注射(subcutenousinjection,sc),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injection,im)。2.从皮肤黏膜吸收促皮吸收剂如氮酮(azone)3.从鼻黏膜、支气管或肺泡吸收气体、挥发性液体药物(如吸入麻醉药)或分散在空气中的固体药物(如气雾剂)经吸入后,可从肺泡迅速吸收

6、。分布分布(distribution)是指吸收入血的药物随血流转运至组织器官的过程药物的分布速率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各器官组织的血流量与对药物的通透性以及药物在组织与血浆的分配比。药物在血液中的分布1.与血细胞结合2.与血浆蛋白结合成为结合型药物(bounddrug),血浆白蛋白是最重要的结合蛋白。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可逆的,游离型药物与结合型药物经常处在平衡状态之中。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限制药物经生物膜的转运结合型药物不能透入脑脊液结合型药物常失去药理活性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上,药物与药物或与内源性化合物之间能互相竞争药物在血液与组织

7、间的分布1.体液pH2.器官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3.组织细胞结合4.体内屏障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胎盘屏障(placentalbarrier)注:所有药物都可进入胎盘循环,只是滞后一些。故孕妇用药须特别谨慎。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谢或药物转化,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改变。转化后的药物活性降低或失去药理活性,极性增加,易于排泄。生物转化的部位及其催化酶生物转化的主要部位是肝脏。生物转化由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简称“肝药酶”)及非微粒体酶系催化。肝药酶细胞色素P450(cyto

8、chromeP450,CYP)酶系----是一个基因超家族(superfamily)生物转化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生物转化因遗传多态性所致差异2.环境因素(1)酶的诱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