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

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

ID:39698071

大小:300.32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7-09

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_第1页
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_第2页
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_第3页
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_第4页
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了解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的能力一、2011年全国大纲卷理综生物试题学生答题分析二、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进行ATP的合成B.进行mRNA的合成C.存在血红蛋白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答案】C【答题情况分析】选错该题的考生的主要问题是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学生对什么是细胞分化有一定认识,知道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而某生物个体内的所有活细胞都有ATP的合成,并且都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它们与细胞分化无关,因此,容易判断出A和D选项错误。而mR

2、NA的合成与基因表达有关,因此,许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mRNA与细胞分化有关,错选B选项的学生高达25.75%。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答案】

3、B【答题情况分析】考生答题情况良好,选择正确选项B的学生占总考生数的66.49%,但选择选项A和C的考生也有不少,分别占考生总数的11.39%和16.02%,选择A是因为不能正确判断甲和乙浓度的大小。而选择C是不能判断水的渗透作用就是水分子的扩散作用,而误认为渗透作用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由此可以看出有些学生对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的掌握都是有问题的。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

4、粉。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B【答题情况分析】考生答题情况较好,选择正确选项B的考生高达83.71%,说明考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C4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的知识掌握较好。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

5、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答题情况分析】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只有一半多一点的考生答对,考生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对教材的知识理解不透彻,二对题目所给信息和要求理解不到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很单一,当但草坪和树林放在一起问时,考生容易错误理解该题考查的是两个群落的差异,会认为草坪组成的群落与森林相比是没有分层结构,而没有很好地理解群落结构的特点,群落的垂直结构就是分层结构,群落分层结构有复杂和简单之分,越复杂,分层越多,越简单,分层越少。因此,考生很

6、容易排除正确选项A,而选择错误选项C或D,从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选择D选项的学生高达35%。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答案】C【答题情况分析】考生的主要问题一是不能很好理解题干所给信息,二是对所学知识,特别是抗原、抗体的特点理解不够,从而造成错选。许多考生对

7、现象②中动物具有免疫能力的物质直接判断为抗体,这本身没有错,但不能理解动物体为什么会产生抗体,从细菌中获得的到底是抗体还是抗原,也就是没有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特点,没有仔细地分析现象②所给信息。从而造成错选D的人高达26%。31.(10分)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3

8、)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参考答案】(1)脂肪  缓冲(2)蛋白质(3)在一定温度范围(包括55~65℃)内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答题情况分析】第(1)小题脂肪酶以脂肪为底物绝大多数考生都知道,但仍有少数考生不能严谨规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