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资料

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资料

ID:39712029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9

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资料_第1页
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资料_第2页
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资料_第3页
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资料_第4页
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标题: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竹园中学作者:苏纯美学科:生物邮编:652304联系电话:15287365702字数:3200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农村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已成为了困扰学校的一大难题,造成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最佳效果。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厌学原因对策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作为一名学生,首要的任务便是学习,但现在的部分学生对学习抱着无所谓或厌恶的态度。据调查,在现在的学生群体中,有85%的学生有厌学的现象或曾经厌学过,厌学已经成

2、为一个不容回避的校园问题。几年的教学实践我结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教育策略进行了如下剖析:一、“厌学”的含义及“厌学”现象的表现(一)“厌学”的含义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一切活动应以学习为中心,主要兴趣也应专注于学习,这既是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必须历程,也是学校的教育目的、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家长的期望。只有这样,中学生才能顺利成长和健康发展。然而,由于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不愿学习、无心上学。他们视学习为负担,或人在学校心在外,或被动、消极地应付学习,或干脆逃学、旷课,甚至弃学、辍学。这种行为表现就是厌学现象,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是一种消极适

3、应环境的学习心理。(二)“厌学”现象的表现  首先,有厌学症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认为“读书无用”,认为学习好坏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联系。其次,厌学主要表现为学生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活动。本来学习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界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第三,厌学的学生在行为上主要表现出一种远离学

4、习活动的倾向。他们好象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经常旷课、迟到,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甚至顶撞老师。他们经常找各种借口请假不上课。上课时,虽然不做任何小动作,但是不看黑板,不看书,不记笔记,面对老师提问是一脸的茫然,甚至有些同学根本不知道老师提的什么问题。上课时故意破坏纪律,扰乱课堂秩序,不服从老师的管教。上课就睡觉,下课铃一打立即精神抖擞。抄袭作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从来不复习或预习功课。二、中学生“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其原因的,究竟是什么导致厌学现象的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厌学的原因:(一)自身因素1、实际能力与自我期望差距太

5、大。一些同学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班级崭露头角,高人一等,但实际上,由于这门或那门成绩不好,一直都在班级中是泛泛之辈,而这种实际水平,与他自身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正是这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平衡,思想不集中,白天烦躁不安,晚上失眠。2、付出与收获的落差,引起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在科目薄弱方面花的时间比较多,几乎每一个晚上全部时间都在学,但是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由于付出与所想象的收获差距很大,导致对自己丧失信心,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自己很“笨”,无端地自认为是班级的“垃圾”,一有“风吹草动”就认为老师看不起他,同学也看不起他

6、,造成强烈的自卑心理,想要逃避。3、耐挫折力差,导致丧失信心。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优越,基本上是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遇到挫折和经历磨炼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一点风浪,或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们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二)家庭因素。1、父母的不良榜样。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而有的家长却从不读书,不学无术,他们的主要精力

7、都花在赌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并不时流露出轻视知识,反对学习的态度,即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大,要求严,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2、家庭教养方式不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表现过多的惩罚、拒绝、否认和干涉,同时又有偏爱和过度保护,更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采取的教养方式易走极端,或过于严厉,或放任不管,过度溺爱这都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现在中学生的父母这一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