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

《课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

ID:39714668

大小:220.6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7-09

《课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_第1页
《课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_第2页
《课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_第3页
《课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_第4页
《课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2、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4、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重点阐释一、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1)存在与思维(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2)存在与思维有没有同一性(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什么?(一)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重点阐释(三)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

2、的问题。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重点阐释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分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即物质与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决定谁)的不同回答。这只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外延大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误区警示2.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思维与存

3、在何为世界本原、谁决定谁。此观点把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及划分的不同标准完全等同起来的。在可知论内部,唯物主义可知论是从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出发,得出物质世界是可知的;而唯心主义可知论则是从唯心主义的基本前提出发,得出世界精神本原的可知性的。误区警示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必须回答的哲学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分出不同的哲学派别。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谁决定谁;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4、的问题。对第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误区警示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命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这是对物质和意识这一辩证关系的正确揭示。误区警示1.(单项)康德认为世界分为两种:一种是现象,另一种是物自体。那物自体,我们惟知其存在,而它的其余的一切都属于不可言说之神秘,人甚至不可问之。这种观点是()A.不可知论B.可知论C.神秘学说D.玄学2.(多项)列宁说: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

5、存在,为我们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种思想是()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可知论AAD练习巩固康德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的二元论的世界观,认为世界分为现象和物自体两部分。现象又分为直观的现象和概念的现象两种,概念的现象仍然是解释现象的另一种现象,而绝对不可能认识物自体。二、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是世界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在历史发展中)重点阐释唯物主义形态基本观点局限性或优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辨证

6、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把哲学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哲学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正确揭示了…规律,反映了…,反映了…,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重点阐释三、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世界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的)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重点阐释基本观点实际中的表现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

7、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虚构出来的、超社会超自然的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共同点:都把思维(意识)看作世界本原,当作第一性的东西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郑人买履掩耳盗铃智子疑邻封建迷信宗教邪教—有神论判断:无神论者一定是唯物主义者?重点阐释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凡是唯心主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