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与《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与《教学做合一》

ID:39737264

大小:285.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7-10

陶行知与《教学做合一》_第1页
陶行知与《教学做合一》_第2页
陶行知与《教学做合一》_第3页
陶行知与《教学做合一》_第4页
陶行知与《教学做合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行知与《教学做合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3、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4、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否则再过几年又要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了。第二章陶行知与《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一、陶行知的生平与教育思想的发展(一)陶行知的生平(二)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二、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主要内容:(一)什么是生活教育(二)什么是教学做合一(三)生活教育与教学做合一对书之根本态度(四

2、)中国教科书之总批评(一)陶行知的生平陶行知先生被中国教师称颂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教育改革家、行动理论家,他于1891年10月18日出生在安徽黄山脚下的歙县,原名叫陶文睿,1934年改名为陶行知。191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即现在的南京大学前身),受庚子赔款资助,他公费来到美国后考上伊利诺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由于他勤奋好学,就读一年后陶行知获得该大学颁发的“市政学务总监资格文凭”。此时爱国心极强的他为了振兴中华,毅然离开美国,回到阔别三年的祖国。1917年,陶行知学成归国就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大学教授兼教育科主任,后

3、又担任东南大学教务长兼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等职务。陶行知在科学、民主等新文化旗帜精神的指引下,着力改革中国的教育,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平民教育运动。1927年,陶行知辞去大学教授职位,放弃了高官厚禄,穿起了布衣草鞋,在南京北郊农村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晓庄师范学校,确立:“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理论,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提倡乡村教育、兴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1939年,为了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童,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幼苗,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苦心兴学,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其中不少成为新中国的干部。1946年7月25

4、日,陶行知由于健康和劳累过度,不幸脑溢血逝世,终年55岁。噩耗传来,四海悲痛。8月11日延安举行隆重追悼会,毛泽东题写:“痛悼伟大的人们教育家陶行知千古!”杜威教授无比悲哀,他发来唁电:“陶博士致力于中国大众教育建设的功勋与贡献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后死者必定永远永远纪念他,并贯彻他的事业!”(二)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1、小先生制2、“生活教育理论”体系(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1)“生活即教育”①生活含有教育的含义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2)“社会即学校”①以社会为

5、学校②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3)“教学做合一”①劳力上劳心②行是知之始③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④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⑤破除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原则的课程传统二、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一)什么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它不是要求教育与生活联络。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分开来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是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受社会革命的教育。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说:好生活是好教育;坏生活是

6、坏教育;高尚的生活是高尚的教育;下流的生活是下流的教育;合理的生活是合理的教育;不合理的生活是不合理的教育;有目的的生活是有目的的教育;无目的的教育是无目的的教育。反过来说,平日过的是少爷小姐的生活,便念尽了汗牛充栋的劳动书,也不算是劳动教育;平日过的是奴隶牛马的生活,便把《民权初步》念得透熟,熟得倒过来背,也算不了民权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学死!先死与学死所造成的国是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

7、界。(二)什么是教学做合一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已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同时,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一)行动;(二)思想;(三)新价值之产生。(三)生活教育与教学做合一对书之根本态度生活教育指示我们说: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教学做合一指示我们说:做什么事用什么书。这两句话只是一

8、句话的两样说法。我们对于书的根本态度是: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工具是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在《诗的学校》里有一首诗描写我们对于书的总态度:用书如用刀,不快便须磨呆磨不切菜,何以见婆婆?(四)中国教科书之总批评(1)以“文字”为中心文字:字—句、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