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ID:39759911

大小:1.37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7-11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_第1页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_第2页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_第3页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_第4页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第一节病毒感染及病毒性疾病病毒感染:病毒侵入体内并在靶器官细胞中增殖,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为病毒感染(viralinfection)。病毒性疾病:感染后常因病毒种类、宿主状态不同而发生轻重不一的具有临床表现的疾病,称为病毒性疾病(viraldisease)。有时虽发生病毒感染,但并不形成损伤或疾病。一、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下述两种途径所引发的感染,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一是非胃肠道途径感染(par—enteralinfection),包括经过注射、输血、器官移植等处置,病毒经血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等;二是亲代和子代间的垂直传播(v

2、ertcalinfection),即存在于母体的病毒,经过胎盘或产道进入胎儿或新生儿体内形成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垂直感染,常导致先天性病毒感染综合征、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或早产等。垂直传播不同于水平传播。水平传播是指在人群个体之间的传播,包括人与人,也包括经由媒介动物参与的传播。二、病毒在机体内的播散侵人机体的病毒,按一定方式呈不同程度的播散。局部播散:病毒只在入侵部位感染细胞局部播散。血行播散:病毒可在入侵局部增殖进入血液经血流或神经系统向全身或远离入侵部位的器官播散。第一次病毒血症、第二次病毒血症。神经播散:HSV、VZV、狂犬病病毒。三、致病性及毒力致病性:某一病毒感染某种

3、特定的宿主(人或动物)并引起疾病时,表明此病毒对该宿主有致病性。毒力:反映病毒引起产生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强弱。病毒毒力强弱取决宿主和病毒两方面的因素。四、病毒感染的类型机体感染病毒后1.按有无临床症状,可分为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2.依病毒感染后在机体内滞留的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3.持续性感染根据发展和预后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一)隐性病毒感染与显性病毒感染1.隐性病毒感染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不明显。相关因素:病毒毒力弱、机体防御能力强、病毒种类、病毒的性质。病毒仍可在体内增殖并向外界播散病毒,可成为重要的

4、传染源。隐性感染者虽不出现临床症状,但仍可获得免疫力而终止感染。病毒携带者:有部分隐性感染者一直不产生对此种病毒的免疫力叫病毒携带者,无症状,但病毒可在体内增殖并向外界排泄播散,也是重要的传染源。有的病毒如天花病毒、麻疹病毒等进入机体,到达靶细胞后大量增殖,使细胞和组织损伤,机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这样的感染称为显性病毒感染或临床感染;按症状出现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状态等显性感染又分为急性病毒感染和持续性病毒感染两种。2.显性病毒感染(二)急性(病原消灭型)病毒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在细胞内增殖,经数日以至数周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病。在潜伏期内:1、病毒增殖到一定水平,由靶细胞

5、的损伤和死亡而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出现临床症状。2、宿主动员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因素清除病毒。宿主一般能在症状出现一段时间内,把病毒清除掉而进入恢复期。特点:为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病后常获得特异性免疫。因此,特异性抗体可作为受过感染的证据。(三)持续性病毒感染病毒可在机体内持续存在数月数年数十年。可出现症状,可不出现症状而长期带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持续性病毒感染有病毒和机体两方面的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无力完全清除病毒;病毒存在于受保护的部位或病毒发生突变,可以逃避宿主免疫作用;某些病毒的抗原性弱,难以产生免疫应答;有些病毒在感染过程中产生DIP,干扰病毒的增殖,

6、因而改变病毒的感染过程,形成持续性感染;病毒基因整合在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长期与宿主细胞共存。持续性感染有下述四种类型:1.潜伏性病毒感染(latentviralinfection)2.慢性病毒感染(chronicviralinfection)3.慢发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或称迟发病毒感染(delayedviralinfection)4.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delayedcomplicationafteracuteviralinfection)1.潜伏性病毒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体。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

7、激活而急性发作,病毒仅在临床出现间歇性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在非发作期,用一般常规法不能分离出病毒。例如,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初次感染主要在儿童引起水痘。病愈后,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细胞内。当局部神经受冷、热、压迫或X线照射以及患肿瘤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则活化、增殖,沿神经干扩散到达皮肤发生带状疱疹。随着机体免疫功能的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