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课上导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课上导学案新人教版

ID:39761717

大小:25.6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1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课上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课上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课上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课上导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梅岭三章》课上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字词。2.熟读并背诵诗文。3.理解每首诗的意思。4.体会陈毅坚定豪迈的革命情怀。【学习过程】一、预习查评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读准下列加点的字音:旌旗()悬()当纸钱()即为家()应有涯()()遍种()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①写作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在大庾岭遇上险情,便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

2、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这三首诗创作于特殊背景下,各有侧重,又彼此照应,浑然一体。②陈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市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务。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③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郭沫若)二、课文欣赏(一)欣赏“序”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3、。1.理解小序中的加点字、句并翻译。2.小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赏析首章(1)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第二句表述出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含意?(3)三、四句运用旧时“泉台”、“阎罗”等迷信传说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4)诗句中的“招”、“斩”两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旌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5)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赏析次章(1)这首诗第一句写出了什么?内含着什么意思?(2)第二句用了一个典故。《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为吴将,屡建

4、战功。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吴果被越灭。(3)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4)三、四两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5)诗句中的“飞”这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烽烟”,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6)小结本首诗。内容:关键词:修辞:(四)赏析终章(1)这首诗前两句表现出了什么意思?(2)三、四两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3)小结本章内容:关键字:修辞:三、问题探究1.三首

5、诗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2.三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中心?3.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四、作业搜集并阅读陈毅的其它诗词,体会其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