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手工技艺

民族手工技艺

ID:39764630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1

民族手工技艺_第1页
民族手工技艺_第2页
民族手工技艺_第3页
资源描述:

《民族手工技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民族手工技艺一、教学目标(一)德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苗族银饰、蜡染、刺绣文化,培养其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坚定其学习信心。(二)智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苗族银饰、蜡染、刺绣的主要种类及其制作工艺流程,并初步知道其中的制作诀窍。(三)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苗族银饰、蜡染、刺绣制作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可以自行设计银饰草图,留待以后创作。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银饰、蜡染、刺绣的制作三、教学过程(一)苗族银饰简介如古老而原始的歌乐舞一样,苗族最早的银饰艺术萌芽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苗家笃信银器能驱邪逐崇、防阴气戕害。古时苗民戴上银脖圈,据说能战胜作恶的“老变婆”,确保合家平安。闻

2、名遐迩的黔东南苗族大银角,其造型源自祖先蚩尤“头有角”的形象,旨在祭祀祖先、获得其保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银饰爱惜备至,奉若神明。他们创造了各式各样图案、款式的银饰造型,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民间气息,又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也显示了一个大民族的辉煌与气势。苗族的银饰,均为本民族男工匠所制,以黔东南和湘西的工艺最高。成品有粗细两类:粗件如黔东黄平、炉山、台江一带的扣环项链、实心项圈、实心手镯等,一般不要求精工制作,用银份量大,佩戴的目的是显示富有。但也有较为精工的泡项圈、泡手镯、空心钻花项圈和手镯等,制作虽较为费工,但用银较少。细件很精致,著名的如黔东清水江、舞阳河两岸的银花、围腰链、银羽

3、、银泡、银雀、银索、银冠、银罗汉、银铃,湘西和黔东北的银链、银花、银耳环、银牙签、银铃、银蝴蝶、银牌、银披肩以及祭祀用的银冠等。制作这类银饰费工极大,有的要经过多程序的加工,如制银索,要将银拉成细如白发的银丝,然后集数十根银丝编成每面呈“人”字形的六棱银索。黔东的银冠,更是集银饰工艺之精华,在面积不大的冠架上,焊接的银花、银铃、银雀、银蝴蝶、银针、银签等饰物,重约三、四十两,有数十件甚至百件之多,件件都是精工之作,闪耀着苗族人民的智慧之光。苗族银饰工艺是世代相传的,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苗族人对手工的依赖很大,因而练就了高明的手工艺能力,在某些领域,甚至可以说是“天下无双”3!苗族的银饰每一件都

4、是独一无二的精工之作,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机械批量生产的银饰相比,手工银饰真正承载了苗族的文化和传统。苗族银饰全系手工制作,有30多道工序,形成铸炼、锤打、焊接,编结、洗涤等一整套工艺过程。(二)苗族银饰制作工艺流程1.铸炼银料即将银料放在“银窝”(坩埚)内,把坩埚放在炉子上,用木炭全部盖好,用风箱鼓风增高温度。银料全部溶化成液体后,把它倒在卡条状的糠槽内。约半个小时后,银料凝固,再取出趁热锤打。2.捶打是先将热银锤打成四方形长条,若需制银片,则把它摊宽,若需制银丝便锤成细圆条,再用丝眼板拉丝。苗族银饰多由方条、圆条、张片和细丝组成。方条、圆条做工粗,工艺较为简单,多为锤打而成。张片制作较为精

5、细,工艺要求也高,耗时较多。先将银条锤成大张薄片,然后按需要剪成小块,放在模子内压成花纹轮廓,再贴在松脂板上錾刻成细致的花纹。银丝制作更为复杂,分粗细两种。苗族艺人掌握了熟练的抽丝技艺,他们用一个特制的丝眼板,板上有粗、细、方、圆不同的眼孔,可以拉出4毫米直径的粗丝,也可以拉出电光丝般的细丝。这种拉丝工艺可与闻名中国的成都拉丝工艺媲美。一种方法是将花样稿用墨画在银片上,接着使用不同形状的刻刀刻出花纹。还有一种方法是将银片放在锡制阴阳模中锤出凹凸面,然后将银模片用松香粘贴在木板上,用大小不一的“雕花錾”按图案的纹理进行击打,可制作出较为精细的银饰来。银丝通常是由细银条拉制成的,细而匀称,也有打制

6、的,多异型,用作特殊用途。单丝多用作边缘线,复丝则用两根以上的银丝搓成麻花状。所有的零件加工完成后,即放在硼砂水中浸泡,然后按花样的样式摆好在火砖上,在焊接部位洒上焊药,点上油灯,用吹管将火焰吹到焊接部位,当垫在下面的火砖由黑变白时,即焊接完毕,这时。用挫子略作修整后,放入白矾水中煮白,再用布擦至发亮即告完3.编结将各种组件合成的过程就是编结过程,编结时辅以焊结等工艺的使用,将不同的组件固定在一起成型。4.清洗最后将整件饰品放入特制的溶液中洗涤,去除污渍,或将一件件古旧银饰放在溶液中洗涤成光亮耀眼的饰品,这是最后一道工序。(二)苗族蜡染介绍3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

7、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丹寨县、安顺县及织金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坏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因此得以保留下来。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代代传承。在此状况下,这些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