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营养与氮肥1

氮素营养与氮肥1

ID:39772402

大小:6.58 MB

页数:106页

时间:2019-07-11

氮素营养与氮肥1_第1页
氮素营养与氮肥1_第2页
氮素营养与氮肥1_第3页
氮素营养与氮肥1_第4页
氮素营养与氮肥1_第5页
资源描述:

《氮素营养与氮肥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 氮素营养与氮肥N氮缺氮缺氮植株缺氮的症状植物氮素营养与氮肥第一节 植物氮素营养第二节 土壤氮素第三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第四节 氮肥合理分配与施用第一节植物氮素营养一、作物体内氮素含量与分布植物体含氮量一般为0.3~5%。豆科作物高于禾本科作物;籽粒、叶片﹥茎杆、根系生育前期叶片﹥生育后期的叶片;氮素含量随代谢中心的转移而变化;含氮量还受土壤供氮水平和施肥的影响;氮在植物体中的运动性较强,再利用率在70~80%。1)、不同作物种类含量不同豆科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氮量也高。按干重计,大豆含氮2.25%,紫云英含氮2.25%;而禾本科作物大多在1%左右。种类:大豆>

2、玉米>小麦>水稻;高产品种>低产品种。同为禾本科作物,小麦>水稻2)、作物不同器官含量不同一般,幼嫩器官和种子中含氮量较高,而茎杆含量较低,尤其是老熟的茎杆含量更低。如小麦子粒含氮量为2.0%-2.5%,而茎杆仅为0.5%左右;豆科作物子粒含氮量为4.5%-5%,而茎杆仅为1.4%。器官:叶片>子粒>茎秆>苞叶2、分布3)、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含量不同在各生育期中,作物体内氮素的分布在不断变化。在营养生长阶段,氮素大多集中在茎叶等幼嫩器官,当转入生殖生长时,茎叶中的氮素就基本向子粒、果实、块根或块茎等储藏器官转移;成熟时,大约有70%的氮素已转入种子、果实、块根或块茎等储藏器官。分

3、布:幼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生长点>非生长点作物体内氮素的含量和分布,明显受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的影响随施氮量增加,作物各器官中氮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通常是营养器官的含量变化大,生殖器官则变动小,但生长后期施用氮肥,则表现为生殖器官中的含氮量明显上升。二、氮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氮对作物的重要作用不在于它在作物体内含量多少,重要的是氮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也是遗传物质的基础。1、蛋白质的重要组分(蛋白质中平均含氮16%-18%)2、核酸和核蛋白质的成分(含氮约7%)3、叶绿素的组分元素(叶绿体含蛋白质45~60%)4、许多酶的组分(酶本身就是蛋白质)氮还是一些

4、维生素的组分,而生物碱和植物激素也都含有氮。(维生素B1、B2、B6、IAA、ck)供氮对马铃薯伤流液中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影响细胞分裂素含量(µmol)连续供氮连续不供氮天0196196342026656117三、氮素的吸收与利用一)氮素吸收形态NH4+、NO3-、NO2-可溶性有机氮:氨基酸、酰胺等豆科植物可以通过共生固氮,直接利用空中的N2二)各种形态氮素的吸收利用1、NO3-N吸收与利用植物主动吸收NO3--Na.穿过液泡膜储存在液泡中。b.从根系中运输到木质部,然后被运输到地上部。c.在根系中或地上部被硝酸还原酶(nitratereductase(N.R.))还原成亚硝酸

5、。硝酸还原成氨是由两种独立的酶分别进行催化的。硝酸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还原酶可使亚硝酸盐还原成氨。NO3-N的同化NO2_NO3_NH3叶细胞中硝酸盐同化步骤的示意图NAD(P)+NH3NO3_NO2-类红色素NAD(P)H+H+铁氧还蛋白(氧化性)铁氧还蛋白(还原性)NADPH2NADPH2O+OH-光合系统I亚硝酸还原酶e-硝酸还原酶叶绿体细胞质2e-FADH2FADCytFeIICytFeIIIMoIVMoVIH2O2H+介质pH升高理论应用阴雨天光合作用减弱,还原态铁氧还蛋白生成减少,NO2转化为NH3过程受阻,NO2积累,使用后夺取血液中氧气发生中

6、毒。(嘴唇紫红色)采集植物样品8-10点白天光合作用,产生丙糖磷酸,细胞质中糖酵解,生成NADH,有利于NO3转化NO2,根部吸收和叶片同化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最能反映体内营养状况。早晨叶片叶柄硝态氮含量很高,中午减低,傍晚更低,晚上上升。表2-3从9:00到18:00光照期间叶片中硝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时间硝态氮浓度(mg/kg鲜重)叶片叶柄光照8:30228.2830.29:30166.6725.113:30100.6546.017:3091.0504.018:30106.4578.2表我国蔬菜硝酸盐污染程度的卫生评价标准(沈明珠,1982)级别硝酸盐含量污染程度参考卫生性(

7、mg/kg鲜重)1≤432轻度允许生食2≤785中度允许盐渍,熟食3≤1440高度允许熟食4≤3100严重不允许食用因此,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措施:选用优良品种、控施氮肥、增施钾肥、增加采前光照、改善微量元素供应等。2、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化1).吸收机理:①被动渗透(Epstein,1972)②接触脱质子(Mengel,1982)ATPaseNH4+H+膜外膜膜内NH4+H+NH3酮戊二酸氨谷氨酸各种新的氨基酸酮酸酰胺氨还原性胺化作用转氨基作用2).NH4-N的同化3).酰胺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