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课件1

《鱼我所欲也》 课件1

ID:39777493

大小:798.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7-11

《鱼我所欲也》 课件1_第1页
《鱼我所欲也》 课件1_第2页
《鱼我所欲也》 课件1_第3页
《鱼我所欲也》 课件1_第4页
《鱼我所欲也》 课件1_第5页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 课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鱼我所欲也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思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疏通文意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想要的同时得到正义苟且求得(生存),这里是

2、苟且偷生的意思祸患,灾难熊的脚掌,为一种珍贵的食品表判断憎恶,厌恶通“避”,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什么手段不可用呢这样的秉性不丢掉不仅仅这是因为因此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意思是说,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尔,助词用脚踢因轻视而不肯

3、接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通“辨”,辨别有什么益处侍奉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停止,放弃天性,天良。整体感知1.课文第一段可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大意。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

4、”)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先从正面来讲,又从反面来申述。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整体感知2.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先举正面事例,再举反面事例,告诉人们“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拓展延伸1.嗟来之食语出《礼记·

5、檀弓上》: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拓展延伸2.美味“鱼”鱼是古代的佳肴之一。古代的北方人,鱼是上等佳肴,所以孟子把“鱼”和“熊掌”相提并论。北方少河流,当然鱼也不多,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食有鱼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不满意在孟尝君门下吃粗劣的食物,就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拓展延伸3.钟钟,古代的容量单位。古代计容量的单位由小到大排列:最小的是“勺”,相当于今天的一小汤匙;10勺为

6、一合(gě),10合为一升,10升为一斗,10斗为一斛,6斛4斗为一钟。按此计算,“万钟”是6.4万斗,这个年俸是相当大的。当然,在本文中,孟子仅仅是用“万钟”来表示优厚的俸禄而已。第二课时深入鉴赏悟内涵预习与交流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1)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干。(2)所恶有甚于死者wù,动词,厌恶。(3)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4)一箪食dān名词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5)蹴尔而与之cù动词用脚踢。(6)乞人不屑也xiè动词认为值得,这里是接受的意思。预习与交流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

7、情?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2)“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3)“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4)“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文本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

8、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