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轴对称性质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轴对称性质

ID:39785411

大小:516.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11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轴对称性质_第1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轴对称性质_第2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轴对称性质_第3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轴对称性质_第4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轴对称性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轴对称性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索轴对称性质说课稿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西校区夏宇敏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五章第二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分析、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日常生活的图案设计都离不开它。因此本章内容的安排是对小学学习轴对称图形有关知识的延伸,也是今后学习“平移、旋转、中心对称、相似”等知识的基础。“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是本章内容的第三小节,安排一个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

2、活经验和对轴对称图形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轴对称的性质,为未来的几何变换作出一定的铺垫。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所以我制定的教学重点是:轴对称的性质。2.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乐于交流与合作,具有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所以我制定的教学难点是: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

3、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2.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归纳等能力。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反过来又能指导生活实践这一辩证思想。三、课堂结构设计: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变学会为会学.同时在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6个环节进行教学。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2.合作

4、交流,探求新知3.拓展延伸,类比归纳4.应用迁移,训练思维5.总结反思,拓展升华6.作业布置,课后延伸四、教学媒体设计:1.板书:利用黑板的板书,规范学生书写。2.多媒体课件:利用西沃软件展开教学,借助几何画板动画演示,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轴对称的性质。3.学案:一方面给学生呈现出清晰的探究过程与环节,利于学生操作;另一方面设计相应习题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过程设计: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设计意图:借助动手活动,带着这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感觉到用以往的知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

5、习动力.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1)分组猜想探究活动设计意图:设计问题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对应线段之间的关系.设计问题2:让学生注意观察,对应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归纳总结:轴对称图形(成轴对称图形)性质:1.对应线段相等;2.对应角相等;3、对应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感受到对称轴的性质.3、拓展延伸,类比归纳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类比的思想,找对称轴,对应线段,对应角,从而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4、应用迁移,训练思维设计意图:这道题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补全另一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

6、找关键点的重要性。设计意图:这三道练习题,从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体会轴对称性质以及利用轴对称性质应用。5、总结反思、拓展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想法?6、布置作业、课后延伸习题5.2知识技能1,2六、教学评价设计:1.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贯穿始终,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更重视的是学生自我评价以及生生之间的评价,让学生思考“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帮他补充一下吗?”,达到自我矫正的目的。2.在轴对称性质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巡视提问、小组讨论、练习反馈

7、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及时评价,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节奏。3.在课时教学终结前,利用学生归纳总结和当堂检测,考查学生是否初步理解和掌握了轴对称的性质。4.作业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再深入。依据作业教师可以评价学生是否会利用轴对称性质解决问题,也为后续教学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提供了依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