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溪穴主治病症崔乐乐

浅谈后溪穴主治病症崔乐乐

ID:39808813

大小:38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11

浅谈后溪穴主治病症崔乐乐_第1页
浅谈后溪穴主治病症崔乐乐_第2页
浅谈后溪穴主治病症崔乐乐_第3页
浅谈后溪穴主治病症崔乐乐_第4页
浅谈后溪穴主治病症崔乐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后溪穴主治病症崔乐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后溪穴的主治病症崔乐乐后溪后溪首见于《灵枢·本输》后,指小指本节后,与前相对,指本穴气血作用于人体的后背、阳部。溪,本穴按之如小溪之渠,穴内气血流行的道路。后溪为小肠经脉气所注之输木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穴名意指穴内气血作用于督脉所过的相背之部后溪穴(SI3)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后的远侧掌横纹赤白肉际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指展肌-小指端屈肌。浅层有神经手背支,尺神经掌支和皮下浅静脉。深层有小指尺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掌侧固有神经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目赤,耳聋,咽痛,癫狂;盗汗,疟疾;手指及肘臂挛

2、急操作:直刺0.5~0.8寸,或向合谷方向透刺后溪后溪在本经上的应用落枕:多因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使颈部骨节肌肉遭受长时间的过分牵拉,而发生痉挛。《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上绕肩胛,循颈,出足太阳之筋前⋯⋯其病,⋯⋯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颈筋急则为筋瘘颈肿。“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后溪为小肠经穴,具有舒经活络止痛之功,通治小肠经所过的颈肩病症,应证《针灸大全》“颈项拘急引肩背痛取后溪”之说太阳头痛后头部为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所循行部位,小肠经与膀胱经同属太阳经,《身经通考》:“⋯⋯手太阳小肠经与足

3、太阳膀胱经相通⋯⋯膀胱有病而小肠亦病,是同经同气之相感也。”说明手足同名经在疾病传变和治疗上是互相联的。《通玄指要赋》:“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取小肠之后溪可通过膀胱经循行将治疗信息传达至头部,以达到疏风通络、镇静止痛的作用。面痛(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部位耳屏前至鼻唇旁,主要为手太阳小肠经所属区域。后溪属太阳经俞穴,“俞主体重节痛”,配五行属木,木主风,故本穴有祛风通络而止通的作用,配合颧髎、听宫,两穴既是本经局部穴,又是三叉神经中第二、三对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因此对三叉神经痛亦有较好疗效。后溪在督脉经的应用腰痛(急性腰

4、扭伤):《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灵枢·经脉》云“督脉为病,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后溪为手太阳经俞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可以疏调督脉、太阳经气,壮腰健肾。《拦江赋》特指“后溪专治督脉病”。所以针刺后溪对此病能起到立竿见影之效癫痫西医学认为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脑部疾病从中医针灸经络学说来讲,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与脑和脊髓有密切联系。由于督脉总统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如果督脉脉气失调,不仅发生腰脊强痛,而且也能发生“大人癫疾,

5、小儿惊痫。”癫痫《通玄指要赋》记载“痫发狂兮,凭后溪而疗理”后溪为奇经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专治督脉所生病,有镇静宁神之功,配绝骨、申脉。绝骨为髓海,具有补脑益髓之功,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又是跷脉交会穴,主司开合,阳急阴缓之疾。小结结合古代论述和现代临床,后溪具有疏筋活络、行气止痛、醒脑安神、镇惊止痉、清热解表、宣阳截疟、补阳之功效其中尤以疏筋活络、醒脑安神之功用为主。临床常见治疗各种痛证如急性腰扭伤、落枕等。需要更多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总结,反复揣摩,从实践中寻找理论的依据,再把理论知识不断地扩充到临床实践

6、上来,才能真正融会贯通,提高医疗技能,为患者服务。小结“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在学习过程中,要突出“穴性”的概念,整理归纳腧穴,能知穴位之属,晓穴位之性,辨穴位之长,熟穴位之伍,明穴位之用,以穴尽其用,发挥针灸的治疗作用,提高临床疗效。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