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ID:39816542

大小:1.76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7-12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和方法_第1页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和方法_第2页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和方法_第3页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和方法_第4页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和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和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和方法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刘佳环高职高专课程建设高级研修班一、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三、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与编制说明主要内容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一、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建设的前提;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

2、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文件: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4、《关于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粤教高〔2007〕102号)5、领导讲话精神以及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周济部长、张尧学司长等领

3、导的相关讲话精神以及国内外关于职教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这些文件精神和要求只有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才能使之落到实处。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附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6号文)高职一方面要与中职有区别(高等教育属性),另一

4、方面要与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相区别(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一方面使学生具备就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技能)与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使学生具备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并尽可能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1、培养目标定位要准确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整个培养方案就会出现原则性错误。2、注重社会调查,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教师要走出校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共同合作开发课程。有条件最好邀

5、请行业企业专家召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3、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抓住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保证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1、学科系统化与学习理论导向课程开发“普教改良型”学科课程模式。是目前的主

6、流模式。重视文化基础教育,逻辑性强。更关注学生认知能力、一般行动能力和个性的发展。2、职业相关的课程开发CBE/DACUM课程、MES课程、双元制等。以能力为基础取代了以知识为基础。把能力看作一系列孤立行为的职业分析方式,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对全面提高素质和就业灵活性的要求。3、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项目课程。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除专业能力之外,劳动者在关键能力和个性特征方面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必须针对“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

7、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一、以职业生涯为目标重视与学生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关注学生毅力、自信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愿望的培养。课程改革的思路:二、以职业能力为基础要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确定课程设置。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培养,开发学生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三、以工作结构为框架只有当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工作中的知识结构相吻合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引入课程结构的理念,按照工作结构来设计职业教

8、育课程框架。四、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而不是关注知识记忆的习惯,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