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_爱因斯坦方程

光电效应_爱因斯坦方程

ID:39836284

大小:2.72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7-12

光电效应_爱因斯坦方程_第1页
光电效应_爱因斯坦方程_第2页
光电效应_爱因斯坦方程_第3页
光电效应_爱因斯坦方程_第4页
光电效应_爱因斯坦方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光电效应_爱因斯坦方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4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方程1光电效应在一定频率光的照射下,金属或其化合物表面发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2赫兹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inrichRudolfHertz,1857-1894)1887年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了光电效应。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MaxKarlErnstLudwigPlanck,1858-1947)在1900年创立了量子假说,即物质辐射(或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单位(能量量子)的整数倍。他引进了一个物理普适常数,即普朗克常数,是微观现象量子特性的表征。普朗克一历史背景3德国科学家爱因

2、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在普朗克的量子假设基础上,给出了光电效应方程,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全部实验规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6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RobertAndrewsMillikan,1868~1953)历经十年,发表了光电效应实验结果,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说。(获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密立根爱因斯坦4二光电效应实验规律:光照射在金属K上,有电子逸出,在电场作用下飞向阳极A,成为光电流iP。U饱和电流遏止电压UaVA入射光强度5饱和:从K射出的电子全部飞向阳极A,

3、形成饱和电流。设单位时间从K飞出n个电子,则:经典物理的解释:电子从金属中逸出要克服阻力作功。光强越大,光振辐E0越大,受强迫的电子振动动能越大,能克服阻力逸出金属表面的电子越多。故与光强成正比。1第一定律:单位时间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与入射光强IS成正比。U6实验表明:当U=0,乃至U<0时,即电场阻止电子飞向阳极,但仍有电子飞向阳极,说明光电子有初动能。当反向电压增至一定值Ua时,光电流Ua称为遏止电压2第二定律:光电子数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线性增大,而与入射光强度无关。说明初动能最大的电子也不能到达阳极。UU

4、a电子的初动能:7实验还表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遏止电压)随与入射光频率增大而线性增大,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νν0式中:U0--决定于金属性质k--与金属性质无关的普适恒量UUa3Ua2Ua18红限频率入射光频率要大于U0/k才能产生光电效应。注意:(1)每种金属都有各自对应的红限频率。逸出功逸出功:电子逸出物体表面所需要的最小能量A=eU0。3第三定律:当光照射到某一给定的金属时,无论光的强度如何,小于红限频率的入射光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金属截止频率4.5455.508.06511.53铯钠锌铱铂19.2994光电效应的瞬时性

5、。实验表明:当光照射后,只要光子能量大于逸出功,几乎不要时间(10-9s)便有光电子从阴极逸出。这一点也是经典物理不能解释的。按经典物理,电子从光波场中吸取能量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光强愈小,积累的时间越长。(3)经典物理解释不了此规律。按经典物理电磁理论,光强愈大,电磁波振辐愈大,电子受强迫力愈大,故光电子初动能应与入射光强度相关,更不应存在红限频率。(2)红限频率对应于光电子初动能为零时的入射光频率。小于红限频率的入射光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10三光子假说爱因斯坦方程1光子假说光是一束以c运动着一粒一粒的粒子流,每一个光子所带能量

6、=h,不同的频率的光子具有不同的能量。这些粒子就是光量子,现称光子。11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表现出量子性,而且在空间传播时也表现出量子性--提出了辐射的电磁场也具有量子性。2光子理论对光电效应的解释(1)解释光电子数与光强成正比依假设:一能流密度为S的光量子(光子)组成的单色光,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光子数为N,则:显然,光强越大(S大),单位时间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子数N越大,获得光子的电子数也越多即光电子数与光强成正比。12金属A(2)解释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光强无关。当光照射到金属内部的

7、电子它一次吸收了一个能量为hv的光子,在上升到表面时将失去一部分能量A,依能量守恒定律:若电子刚好在金属表面,则A有极小值A0,电子可获得最大动能A0称为“逸出功”或“功函数”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束缚电子h13A0为“逸出功”或“功函数”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初动能与频率有关。红限频率:对照后可得:14(3)解释光电效应的瞬时性。电子只吸收一个光子,无需能量的积累过程。爱因斯坦理论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1921年因此获诺贝尔奖。1916年,密立根(Milikan)对光电效应进行了精密测量也由此获1923年的诺贝尔奖(另一原因是他用油

8、滴法精确地测定了电子电量)。金属A束缚电子h15四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子不仅具有波动性,同时也具有粒子性,即波粒二象性。描述光的粒子性描述光的波动性光子在相对论中能量和动量关系(2)粒子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1)波动性:光的干涉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