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体温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体温

ID:39848357

大小:405.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7-13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体温_第1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体温_第2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体温_第3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体温_第4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体温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体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hapter9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ObservationandnursingofVitalSigns生命体征(VitalSigns)体温(temperature)脉搏(Pulse)呼吸(respiration)血压(bloodpressure)第一节体温的观察及护理observationandnursingoftemperature几个问题1、在生理情况下,体热的产生与散失如何保持动态平衡?2、影响正常体温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情况下为异常体温?如何判断?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体温: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表层温度:指机体的外周组织的温度。深部温度:指机

2、体深部的温度。体温的形成:机体产热和散热两生理过程动态平衡的结果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机体的产热:安静--肝脏运动--骨骼肌机体的散热: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呼吸、排尿、排便也散发部分热量。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体温的调节:1、生理性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中枢2、行为性体温调节--有意识的行为活动正常体温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口温37℃36.3~37.2℃肛温37.5℃36.5~37.7℃腋温36.5℃36.0~37.0℃影响体温的因素:时间、年龄性别、饮食运动、情绪二、异常体温--体温过高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指机体在致热

3、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判断标准:腋温>37℃,口温>37.5℃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体温过高的临床分度*——————————分度温度范围——————————低热37.3~38.0℃中等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以上——————————体温过高的临床过程1、体温上升期表现:骤升、渐升,畏寒、皮肤苍白、无汗。护理:保暖、给予热饮2、高热持续期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快、深护理:对因,物理或药物降温3、退热期表现:皮肤温度降低、出汗护理:及时更换衣被、

4、保暖,密切观察病情发热型态*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稽留热(Continuedfever)弛张热(remittentfever)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稽留热(continuedfever)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弛张热(remittentfever)体温可达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

5、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疾病。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发热无一定规律,持续时间不定。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二、异常体温-体温过低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判断标准:体温低于35℃临床表现: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冰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心率慢,呼吸减慢,反应迟钝体温过低的临床分度————————————————————分度温度范围————————————————————轻度32~35℃中度30~32℃重度

6、<30℃致死温度23~25℃————————————————————体温计的主要种类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可弃式体温计、红外成像快速测温系统水银体温计mercurythermometer最常用腋表口表肛表电子体温计electronicthermometer可弃式体温计disposablethermometer体温测量目的*1.判断体温有无异常。2.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体温测量的步骤*【评估】病人年龄、病情、意识、治疗等情况,是否存在影响体温测量准确性的因素。【计划】用物准备、操作方法【

7、实施】测量及记录、报告特殊【评价】需要采取的措施1.测量用物:体温计、表(有秒针)2.记录用物:记录本、笔3.其他:若测肛温,另备润滑油、棉签、卫生纸体温的测量用物准备腋温测(axillarytemperature)肛温测量(rectaltemperature)口温测量(oraltemperature)体温测量的应用(选择)要点*1.部位选择要适应病人特点2.注意禁用对象3.不同方法的注意要点4.不同部位的测量时间腋温:10min口温:3-5min肛温:3min5.记录方法及报告1、部位选择要适应病人特点口温:最方便但易引起交叉感染肛温:婴幼儿、精神异

8、常、意识不清者,准确但不方便腋温:口鼻术后、呼吸困难者,安全易接受但准确率不高2、注意禁用对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