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水产品保鲜保活

第十六章水产品保鲜保活

ID:39849312

大小:6.54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7-13

第十六章水产品保鲜保活_第1页
第十六章水产品保鲜保活_第2页
第十六章水产品保鲜保活_第3页
第十六章水产品保鲜保活_第4页
第十六章水产品保鲜保活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六章水产品保鲜保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六章水产品保鲜保活鲱鱼,别名青鱼教学要求要求掌握鱼死后的变化、鱼货鲜度的鉴定、冷藏冷冻原理;熟悉水产品的冷却保鲜、微冻保鲜,水产品的保活和运输;了解水产品的气调保鲜。重点内容:鱼死后的变化,水产品的冷却保鲜、微冻保鲜,水产品的保活和运输。难点内容:水产品的保活和运输。概况水产品是指鱼类、甲壳类、贝壳类、头足类、藻类等鲜品及其加工制品。自1990年以来,我国的水产品年产量连续十多年居世界首位,2006年,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高达5250万吨。比目鱼又叫鲽鱼,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

2、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比目鱼的眼睛是怎样凑到一起的呢?原来,从卵膜中刚孵化出来的比目鱼幼体,完全不象父母,而且跟普通鱼类的样子很相似。眼睛长在头部两侧。每侧各一个,对称摆放。它们生活在水的上层,常常在睡眠附近游泳。大约经过20多天,比目鱼幼体的形态开始变化。当比目鱼的幼体长到1厘米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比目鱼一侧的眼睛开始搬家。它通过头的上缘逐渐移动到对面的一边,直到跟另一只眼睛接近时,才停止移动。不同种类的比目鱼眼睛搬家的方法和路线有所不同。比目鱼的头骨是软骨

3、构成的。当比目鱼的眼睛开始移动时,比目鱼两眼间的软骨先被身体吸收。这样,眼睛的移动就没有障碍了。比目鱼眼睛的移动使比目鱼的体内构造和器官也发生了变化。比目鱼已经不适应漂浮生活,只好横卧海底了。比目鱼是名贵的海产。渔业上把它叫做牙鲆。牙鲆的身体一般长25厘米到50厘米,最大的牙鲆有70厘米。牙鲆会根据季节的更替,做短距离的集群洄游。在我国沿海,牙鲆有广泛的分布。黄海、渤海的渔民们用海底曳网捕捞牙鲆。新鲜的牙鲆可以食用或者制作成罐头。牙鲆的肝脏还可以提炼鱼肝油。水产品较畜产品容易腐败的原因:1、水产品的原料特性所致:鱼类营养丰富、表皮保护能力差、酶活性较强、鱼体表面、鳃和消化系统含有大量腐败菌。2

4、、渔业生产季节性强,易导致产量集中、处理不当、机械损伤从而影响鱼体保藏。第一节鱼死后的变化一、死后僵硬:鱼体死后放置一段,肌肉收缩变硬,缺乏弹性,用手指按压,指印不易凹下;手握鱼头,鱼尾不会下弯;口紧闭,鳃盖紧合,整个躯体挺直,此时的鱼体进入僵硬状态。僵直期的鱼体是新鲜的,因此死后僵硬常作为判断鱼类鲜度的重要标志。影响鱼体僵硬期的开始和持续时间的因素:(1)鱼的种类和生理营养等状态。中上层洄游性鱼类,其所含酶类的活性较强,且生前活力甚强,故死后僵硬很快发生;底层鱼类一般死后僵硬出现较慢,且僵硬期较长;(2)捕捞和致死方法不同:用网捕获并经自然死亡,一般是滞网时间越长,僵硬开始越早,僵硬期也短。

5、活鱼经迅速杀死,其僵硬开始的时间较自然死亡者迟;(3)渔获物保持的情况:轻搬、轻放、保持鱼体的完整,则可维持其应有的僵硬期,但若使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强烈的振动及打击等处理,则会缩短其死后僵硬的持续时间;(4)鱼体保存的温度:鱼体温度低,从捕获到开始僵硬及僵硬持续的时间都长。要尽可能延迟僵硬期的开始和延长僵硬期,以延长鱼体的保存时间。二、自溶作用:鱼体在僵硬以后,又开始逐渐地软化,失去了弹性。这是鱼体内所含各种酶类对鱼体自行分解的结果。这种变化称为自溶作用,也称自己消化作用。虽然自溶作用的鱼体仍处于新鲜状态,但自溶作用与腐败过程差不多平行进行,因此必须尽量避免自溶作用的发生,尽可能使鱼体保持在僵硬

6、期内,才能保持鱼的鲜度。影响自溶作用速度的因素:①鱼的种类:自溶作用速度以鲐、鲣等中上层洄游鱼类最大,而黑鲷、鳕、鲽等底层鱼类的自溶速度较小。②pH值:鱼类自溶作用最适pH值在4.5左右。③温度:温度是影响自溶作用的重要因素,在组织蛋白酶的最适温度范围内。自溶作用速度最大,在适温范围以下时,自溶作用速度变慢,如果降至0℃,自溶作用几乎停止。若温度超出适温范围,自溶作用的速度也会降低,甚至停止。自溶作用的适温范围,一般海水鱼为40∼50℃,淡水鱼为23∼30℃。三、腐败过程:鱼类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鱼体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其它含氮物质被分解为氨、三甲胺、吲哚、组胺、硫化氢等低级产物,使鱼体产生具有

7、腐败特征的臭味,这种过程称为腐败。影响腐败的因素:①鱼的种类和性质:鱼死亡以后到开始腐败所需的时间,在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大体为1∼3天。红肉鱼类较白肉鱼类较早开始腐败,而且开始腐败以后的分解速度也快,同种类的鱼肉,含水量多的则腐败得快。②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增高,腐败加快;而温度降低,则腐败缓慢。例如在15℃界限以下,每下降10℃,其腐败速度约可减小到1/8以下。③pH值:当pH值为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