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ID:39857758

大小:206.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3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_第1页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_第2页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_第3页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农问题】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王国敏(四川大学政治学院,成都610064)内容提要:县域经济既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又是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环节。县域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双二元结构”体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许多困境,使“三农”问题更加凸现,成为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一个巨大障碍。因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环节。县域经济的繁荣壮大必须深化制度改革、突出战略重点、发挥比较优势、转变政府职能。关键词:县域经济;困境;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2、-4161(2006)02-0035-04“三农”问题的凸现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一个巨977元,是平均水平的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182元,是全国农大障碍。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而592个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人均制。这就使得农村长期落后于城市,农业落后于工业;农民收入GDP为2954元,不足最发达100个县平均水平的1/7。二是从低于城市居民。要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壮大县域产业结构看,最发达100个县平均的非农产业比重90.5%,比县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从而实现从二元社会向一元社会的转

3、域平均水平高18.8个百分点。而有230个县域单位的农业比重换。在50%以上,有946个县域单位的农业比重在30%~50%之间。11县域经济的特征及重要性分析在592个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不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分边界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又是到2000亿元,只有100个最发达县1.8万亿元的1/9,利润总额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含有多层次、多重性。从行政管理角度70亿元左右。三是从社会发展水平看,在100个最发达县每万看,我国的县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人中在校学生数为693人,比县域平均水平高出6.6%;每万人从

4、国民经济的角度讲,县域经济又是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环节,中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26床,比县域平均高出53%;每千人是国家的经济基础。据统计,2003年全国县域内陆地国土面积医生数为1.39个,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1.5倍。每万人87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的94%。有9.16亿人口生活在广袤拥有的社会福利院床位数为13床,比县域平均水平高出68%。的大地上,占全国总人口的70.9%。县域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财政科教事业费支出,最发达的100个县是274元,是国家[1][2]总量为6.45万亿元,占全国的55.15%。目前,县域GDP超级扶贫工作重

5、点县的2.2倍。过100亿元的为数不少,200亿元以上的县域开始增多,人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县域经济有如下特征:GDP在3000美元以上的县域明显增加。但是,我国目前县域经第一,农村性和农业性。就我国而言,农村在县域内占据绝济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显著增强,经济发展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大部分地域,农业吸收了县域80%~90%的劳动力,它又为满足化趋势。一是从经济总量看:2002年100个最发达县域单位的人们生活需要提供了不可替代性的农产品,尤其是,县域土地的人口只占全国县域单位的6.9%,但GDP总量占22.5%,财政总基本构成部分是农业土地,对于农业土地的

6、开发与利用构成了收入占30.5%,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到23.7%;人均GDP县域经济的基础产业,也决定了县域一般是以农村和农业经济为21116元是全国县域平均水平的3.3倍,已接近小康标准(小为基础,所以,人们习惯地将中国的“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康标准人均GDP到2020年约为25000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起。(总第123期)开发研究352006年第2期ResearchonDevelopment第二,地域特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通过县域经济从空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一些企业从原来的集聚区流出,从而使一部间结构的分布上表现出来,由于各地县情的千差万别

7、,使得各县分生产要素向外扩散;一部分县域经济活动区位指向呈分散趋的经济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这是由于各县域特定的自然资源势,如原材料、农业等在空间上呈分散状态,其区位选择向外扩状况以及长期积淀的历史、人文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各县域由散。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整体和协调发展,尤其是加于各自自然禀赋的不同,对县域经济及其结构、发展速度和发展强乡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诱导和鼓励集聚区方向的影响不会完全一样。因而,县域经济的发展必然是因地的一部分生产要素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非集聚区。扩散性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在缩小县域经济内部经济发展差异中具有十

8、分重要的作用。第三,多层次性。县域经济从分层结构看,也可叫作区域性重视县域经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