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第三章区位理论

区域经济第三章区位理论

ID:39865124

大小:272.6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7-13

区域经济第三章区位理论_第1页
区域经济第三章区位理论_第2页
区域经济第三章区位理论_第3页
区域经济第三章区位理论_第4页
区域经济第三章区位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第三章区位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西方主要区位理论第一节农业区位论一、农业区位论的提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法等国已成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德国仍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农奴制国家,农业占主要地位,农业开始向大型化、商业化过渡。这种突然的转变迫切地需要理论界回答一些问题为了探索上述问题,杜能潜心经营特洛农庄十载,记载了极为详细和精确的资料。在此基础上他于1826年撰写了名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在该书中,杜能认为,在这些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或地块)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在证明这

2、些论点的过程中,杜能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二、农业区位论假设条件杜能农业区位论是在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孤立化方法研究而形成的。其理论的假设为:(1)假定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孤立于世界之外,四周为荒地的孤立国,其中心有一个大城市,这个城市是惟一的,必须供应全境一切工业产品,而城市的食品供应则完全依赖四周的土地;(2)假设孤立国内各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完全相同;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3)假设孤立国内各地交通条件完全一致,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惟一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运费同运输距

3、离成正比;(4)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5)农业生产以取得最大现金收益为目的,农产品价格、劳动者工资和利息固定不变。(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三、农业区位论主要内容从这些假定出发,杜能认为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P),而利润是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与运费(T)这三个因素决定的。数学表达式为:P=V(E+T)利用上式杜能计算出了各种农作物合理的种植界限,设计了孤立国6层农业圈。杜能认为,城市周围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呈同心圆圈层结构(

4、后称杜能圈)。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为最近的城市农业地带,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如蔬菜、鲜奶。由于运输工具为马车,速度慢,且又缺乏冷藏技术,因此需要新鲜时消费的蔬菜,不便运输的果品(如草莓等),以及易腐产品(如鲜奶等)等就在距城市最近处生产,形成自由式农业圈。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规模所决定的消费量大小而决定。第二圈——林业圈。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由于重量和体积均较大,从经济角度必需在城市近处(第二圈)种植。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没有休闲地,在所有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以谷物(麦类)和饲料作物(马铃薯、豌

5、豆等)的轮作为主要特色。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六区轮作,第一区为马铃薯,第二区为大麦,第三区为苜蓿,第四区为黑麦,第五区为碗豆,第六区为黑麦。其中耕地的50%种植谷物。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为谷物(麦类)、牧草、休耕轮作地带。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七区轮作。同第三圈不同的是总有一区为休闲地,七区轮作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燕麦,第四区、五区、六区为牧草,而第七区为荒芜休闲地。全耕地的43%为谷物种植面积。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此圈是距城市最远的谷作农业圈,也是最粗放的谷作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将农家近处的每一块地分为三

6、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休闲,三区轮作,即为三圃式轮作制度。第六圈——畜牧业圈。此圈是杜能圈的最外圈,生产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生产牧草用于养畜,以畜产品如黄油、奶酪等供应城市市场。据杜能计算本圈层位于距城市51~80km处。此圈之外,地租为零,则为无人利用的荒地。第二节工业区位论(industriallocationtheory)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工业布局和厂址位置的理论。一、工业区位论的提出及假定条件韦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纯粹理论》,提出了工业区位论的最基本理论。1914年发表《工业区位

7、理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的理论》,对工业区位问题和资本主义国家人口集聚进行了综合分析。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四个假定条件:1、原材料供给的地理分布是既定的;2、产品的消费地和规模是既定的;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且不能移动;4、劳动力成本是固定的,劳动力可无限供给。二、区位因子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韦伯将区位因子分成适用于所有工业部门的一般区位因子和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工业的

8、特殊区位因子确定3个一般区位因子:运费、劳动费、集聚和分散。韦伯认为具备某个有利区位因素的地点,对产业布局的区位有一种吸引力,其引力的大小与该点区位因素的强度有关,而产业的最优区位应在各点区位因素引力的合力方向上(或引力最大的方向上),这称为产业布局指向。如O点。韦伯根据布局指向性将产业分为运输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资本指向型、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