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篇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篇

ID:39873901

大小:935.50 K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7-13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篇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篇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篇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篇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设题方式: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或效果。3、赏析诗词,文章中的句子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

2、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2表现手法3结构技巧4修辞方法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返回表达方式:叙述1、描写2、抒情议论正面:直接侧面:间接衬托(侧面描写烘托)细节描写:白描:视(色彩)听触嗅觉

3、、动静、远近高低、点面直接:即直抒胸臆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间接寄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事用典抒情借古讽今虚实(想象、联想)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4、。”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仰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

5、,所感(触觉、味觉、嗅觉),所想(心理)c、描写方法:1、正侧面结合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点面结合,远近高低结合5、白描6、色彩7、细节描写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侧面描写: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

6、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衬托(侧面描写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人烘托人,如《陌上桑》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借“耕者”“使君”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动为静(挂前川),化静为动(一溪月)景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

7、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2、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诗歌中的“虚”。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

8、一个虚象。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如柳永《雨霖铃》设想的别后的景物。4、想象之景。可怜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