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与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病毒与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ID:39877278

大小:1.39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7-13

病毒与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1页
病毒与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2页
病毒与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3页
病毒与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4页
病毒与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毒与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病毒与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基本概念细菌的感染(bacterialinfection)或传染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icbacterium,nonpathogen)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

2、正常菌群(normalflora)肠道的正常菌群健康青年粪便涂片健康壮年粪便涂片健康中年粪便涂片正常菌群生理学意义:1.生物拮抗——作屏障2.营养作用——产营养3.免疫作用——有免疫4.抗衰老作用——除废物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pathogen)机会致病菌(opportunitisticpathogen)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致病条件寄居部位的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microbialselectionandsubstitution

3、)二重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二、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pathogenicity)或病原性。(质)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称为毒力(virulence),即致病性的强度(量)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半数感染量(medianinfectivedose,ID50)致病菌的致病机制主要与三方面有关:细菌的毒力强弱侵入宿主机体的菌量侵入部位是否合适(一)细菌的毒力物质:侵袭力、毒素(物质基础)1.侵袭力(invasiveness)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

4、繁殖和扩散的能力荚膜粘附素:菌毛、非菌毛粘附物质侵袭性物质:侵袭性酶类、侵袭素2.毒素(toxin)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种类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在部位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差、60-80℃30分钟破坏好、160℃2-4小时破坏毒性作用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种内毒素作

5、用大致相同,引起休克,发热,DIC等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外毒素本质是蛋白质毒性作用强选择性强理化稳定性差抗原性强种类多ETEC不耐热肠毒素霍乱肠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A:活性亚单位B:结合亚单位可提纯制疫苗外毒素分子结构:A-B模式外毒素种类神经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细胞毒素白喉毒素、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A群链球菌致热外毒素肠毒素霍乱肠毒素、ETEC肠毒素、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人的破伤风人的破伤风

6、内毒素毒性作用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Shwartzman现象与DIC内毒素毒性作用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Shwartzman现象与DIC三、细菌的感染途径1.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exogenousinfection)来源于宿主体外病人带菌者携带有某些致病菌的健康人,传染病恢复期仍排菌者(重要传染源)病畜和带菌动物人畜共患病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infection)来源于宿主体内或体表大多为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

7、称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①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②内源性感染,或称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③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械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2.传播的途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创伤感染接触感染节肢动物叮咬感染多途径感染不感染隐性感染潜伏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四、感染的类型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不感染隐性感染inapparentinfection当宿主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

8、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称亚临床感染。特点:机体获得足够的特异免疫力传染源潜伏感染latenti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