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ID:39877367

大小:310.3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13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1页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2页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3页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4页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6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Viralinfectionandpathogenicmechanism第一节病毒的传播途径Viraltransmission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Horizontaltransmission垂直传播Verticaltransmission第6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称水平传播,其导致的感染为水平感染(horizontalinfection)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其导致的感染为垂直感染(verticalinfection)第一节

2、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过程与结局第6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第一节病毒的致病作用感染过程:局部感染localinfection2.全身性感染systemicinfection感染结局:1.感染者死亡2.隐性感染3.顿挫感染4.清除病毒,恢复健康第二节病毒感染的类型第6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第二节病毒感染的类型1、据症状有无隐性感染inapparentviralinfection显性感染apparentviralinfection2、据病程长短急性病毒感染acuteviralinfection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

3、tviralinfection3、病毒长时间在体内滞留——持续性病毒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持续性感染①慢性感染chronicinfection:病毒感染机体后,病毒持续在体内,并不断排出体外②潜伏感染latentinfection:病毒潜伏在体内,机体间歇发病。非发作期一般无病毒排出,如单纯疱疹病毒③慢发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或迟发感染:潜伏期相当长,一旦发病则呈亚急性进行性,如SSPE。第6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第二节病毒感染的类型第三节病毒的致病机制第6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第三

4、节病毒的致病机制排出病毒病毒激活死亡一、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第6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第三节病毒的致病作用溶细胞型感染Celllyticinfection稳定状态感染Steadystateinfection细胞凋亡Cellapoptosis细胞的增殖与转化Cellproliferationandtransformation病毒基因组的整合Integrationofvirusgenome一般见于无包膜病毒;机制:1.阻断细胞的蛋白质合成;2.引起细胞溶酶体酶的释放;3.抗原调变;4.毒性蛋白;5.损伤细胞器.C

5、PE,cytopathiceffect一般见于包膜病毒;由于病毒出芽方式释放,常导致细胞膜出现新抗原或细胞融合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可通过多种途径启动细胞的死亡基因,导致细胞的调亡;少数病毒感染细胞(如SV40)后可促进DNA合成,导致细胞转化DNA病毒或含逆转录酶的RNA病毒,导致细胞转化,与肿瘤形成有关包涵体的形成Formingofinclusionbody细胞被病毒感染后,在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出现光镜下可见的斑块状结构inclusionbody.二、病毒感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第6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第三节病毒的致病作

6、用1.病毒对组织器官的亲嗜性与组织器官的损伤2.免疫病理损伤体液免疫细胞免疫3.病毒对免疫系统的致病作用(免疫抑制,杀伤免疫活性细胞,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复习思考题病毒有哪些传播方式?何为垂直传播?何为水平传播?各举一例。病毒感染的类型有哪些?病毒对宿主细胞有哪些直接作用?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二节抗病毒感染与免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