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语文答题模式

高级中学语文答题模式

ID:39887736

大小:30.1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7-14

高级中学语文答题模式_第1页
高级中学语文答题模式_第2页
高级中学语文答题模式_第3页
高级中学语文答题模式_第4页
高级中学语文答题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级中学语文答题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2、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3、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

4、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

5、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式  (1)诗歌答题模式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

6、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现代文答题模式  1.开放

7、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