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测井7微电阻率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7微电阻率测井

ID:39891673

大小:215.6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7-14

地球物理测井7微电阻率测井_第1页
地球物理测井7微电阻率测井_第2页
地球物理测井7微电阻率测井_第3页
地球物理测井7微电阻率测井_第4页
地球物理测井7微电阻率测井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物理测井7微电阻率测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微电阻率测井7微电阻率测井7微电阻率测井所以判断是否为是增阻或减阻侵入的力法是比较Rxo与Rt:Rxo>Rt增阻侵入Rxo

2、测井值进行侵入校正。帮助识别油气层。评价油气的可能性。7微电阻率测井微电阻率测井方法的分类:1微电极测井(ML):微电位微梯度2微侧向测井(MLL)3邻近侧向测井(SPL)4微球形聚焦测井(MSFL)。7.1微电极测井(ML)电极的结构测井时,A、M1、M2构成微梯度,探测深度4~5cm;A、M2构成微电位,探测深度8~10cm。由于它们的探测范围较小,所以测量过程中都采用贴井壁测量。7.1微电极测井(ML)电极的结构测井时,A、M1、M2构成微梯度,探测深度4~5cm;A、M2构成微电位,探测深度8~10cm。由于它们的探测范围较小,所以测量过程中都采用贴井壁测量。7.1微

3、电极测井(ML)电阻率:微梯度测井时:K——微梯度电极系系数I——A电极的电流强度微电位测井时:K—微电位电极系系数。7.1微电极测井(ML)曲线特点与普通电阻率测井类似7.1微电极测井(ML)影响因素泥饼的影响(hmc、Rmc)hmc决定泥饼在探测范围内的百分比Rmc决定了泥饼的分流作用7.1微电极测井(ML)影响因素泥浆侵入的影响(di、Ri)当泥浆侵入不深时,其测量结果受过渡带及原状地层的影响。7.1微电极测井(ML)影响因素井眼的影响(dh、Rm)井眼的井壁不平,严重扩径时Rmc受泥浆的影响严重。7.1微电极测井(ML)微电极测井资料的应用:⑴细分岩性剖面:由于微电阻

4、测井的探测范围小,分辨高所以①对岩性的变化反映灵敏。②各种岩性地层的RML值视地区及层位而不同。7.1微电极测井(ML)微电阻率测井资料的应用:⑵确定岩层界面:微电阻率曲线变化陡直,一般采用半幅点确定界面,其误差很小。7.1微电极测井(ML)微电阻率测井资料的应用:⑶识别渗透层:渗透层一般要形成饼,所以微电极测井曲线出现正幅度差。7.1微电极测井(ML)微电阻率测井资料的应用:⑷确定冲冼带的电阻率(Rxo)和泥饼的厚度(hmc)。7.1微电极测井(ML)微电阻率测井资料的应用:⑸与深探测一起识别油气层并评价油气的可动性。识别油气层:差异的类型及大小评价油气的可能性:Somov

5、越大,油气的可动性越好。7.1微电极测井(ML)7.1微电极测井(ML)微电阻率测井资料的应用:⑹对深探测的电阻率值进行侵入影响校正。7.1微电极测井(ML)微电阻率测井资料的应用:⑺确定储集层的有效厚度he=h-h夹7.1微电极测井(ML)ML测井应用的有利条件:①Rxo/Rmc<15(分流不能太严重)②hmc<1.27cm(泥饼的贡献要小)③(di-dh)/2>10cm上述条件中①、②经常得不到满足。7.2微侧向测井(MLL)电极系的正面结构图:A0与A1供以同极性的电流,且使Um1=Um2这样使主电流侧向流入地层之中而不能沿泥饼流动。7.2微侧向测井(MLL)电极系的正

6、面结构图:A0与A1供以同极性的电流,且使Um1=Um2这样使主电流侧向流入地层之中而不能沿泥饼流动。7.2微侧向测井(MLL)电极系的侧面图及电流分布:可以看出与七侧向测井非常类似。7.2微侧向测井(MLL)电阻率:7.2微侧向测井(MLL)影响因素:泥饼的影响(hmc、Rmc)侵入深度的影响(di)井眼及井壁的影响。7.2微侧向测井(MLL)曲线的特点与七侧向类似。7.2微侧向测井(MLL)应用与微电极类似。7.2微侧向测井(MLL)应用的有利条件:1.hmc<1cm2.(di-dh)/2>10cm7.3邻近侧向测井(SPL)邻近侧向测井的特点:电极系的结构:各电极的面积

7、均比微侧向大,以增强聚焦能力。有较大的探测深度。7.3邻近侧向测井(SPL)应用的有利条件:hmc<2cmdi>1.02m。7.4微球形聚焦测井(MSFL)电极系及电流分布主电流I分为两部分:I0—主要分布在冲冼带。Ia——辅助电流,经泥饼回到辅助电极A1I=I0+Ia7.4微球形聚焦测井(MSFL)测量过程中△UM1M2=0,即I0主要分布在冲冼带△UM0M1=C7.4微球形聚焦测井(MSFL)电阻率:显然受泥饼及过渡带及原状地层的影响较小。7.4微球形聚焦测井(MSFL)应用的有利条件;hmc<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