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ID:39895140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4

小学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_第1页
小学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_第2页
小学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引导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所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一)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要抓住其自身特点,如逻辑性强、综合能力训练的涉及面广等,同时又要理解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障碍,才能有效地驾驭应用题解答的全程,达到学习目的。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有些应用题在情节叙述中,条件叙述较为婉转含蓄,容易给学生产生错觉,以致作出错误的判断。2、有些应用题在叙述两种数量比较时,采用顺逆交错出

2、现的形式,谁多谁少,谁因谁果,迂回曲折,分析起来经常“碰壁”。3、有些应用题条件比较隐蔽,学生不能将题中隐含的已知数提示出来,造成生搬硬套有关模式,使分析、判断误入歧途。4、有些应用题,在叙述过程中,运用一组相关概念,如求“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的周长”时容易出现交错性混淆。5、有些应用题,某一己知条件在解题过程中要连续用上两次或两次以上,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习惯于一个条件只用一次,从而产生解题障碍。只有克服学生解题的心理障碍,纠正错位,及时发现及时引导,或洞察在先,导其于通畅思路轨迹,则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慨

3、。事半功倍便尽揽于胸。(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解答能力呢?我想有以下几种形式,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1.直观教学经验表明小学生思维特征显示出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这阶段的思维过程当以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并由此发展而去,这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也是规律。线段图解法是直观性教学中一项富有弹性、灵便、简捷、经济的教学辅助手段,是解题过程中化解疑难、困惑的良策。如下面的例题: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第二天做的比第一天少50个,第三天做200个刚好完成任务。这批零件共有

4、多少个?这是一道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根据题意这批零件就是单位“1”的量,而最后问题正好就是求单位“1”要求单位“1”的量,必须从题目的已知条件中找出一组相对应的比较,量和分率。但从题中我们不易找出这组量和分率,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 2运用缩句,提示重点“缩句“是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一个项目,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认识事物对象有促进作用。于数学应用题教学当不失之为一法。有些应用题叙述冗长,学生理解困难,可用语文的缩句,去粗取精,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逐次简化次要条件,有助于学生理解题中

5、的数量关系。如:五年一班共植树150棵,比五年二班植树棵数的3倍还多30棵,五年二班植树多少棵?这道题经过缩句可变为:“五年一班植150棵,比五年二班的3倍多30棵,五年二班植多少棵?”把“五年二班”用()表示,又进一步缩成“150比()的3倍多30”。这样,经过文字简化,重点突出,题意明显,易于理解。3变换情节,理清思路应用题的理解和解答在于感知题中数量关系,但有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难以沟通条件之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不明晰。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在不改变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对应用题的叙述情节加以变

6、换,既容易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甲乙两人合修一项工程要12天完成,如果让甲先做8天,剩下的工程由乙独做14天做完,乙独做这项工程需要几天?初看起来,所给的条件联系不上思路不通,我指导学生“把甲先做8天乙独做14天”变换成“甲乙合做8天,乙独做(14—8)”天,这样变换不过是把乙独做的14天先划出8天,当作与甲合做而已,对问题的结果没有丝毫影响而情节叙述变换后使甲乙合做的工作效率得以应用,展开了思路。4.优化练习设计研究学习数学,尤其注重解题练习的实践过程构思设计方案弥见重要,这是教师主导

7、作用的突出体现,也是学生通晓解题的门径,不可疏忽与怠慢,练习设计逐一分解以下具体做法:对比,是学习与认识事物的方法之一。运用对比,对所学知识点会因此实现,明晰了然,并经练习烂熟于心,异同分晓,异中求同。(1)六年级有男生120人,女生比男生多,女生有多少人?(2)六年级有女生120人,男生比女生少,男生有多少人?(3)六年级有男生120人,比女生多,女生有多少人?(4)六年级有女生120人,比男生少,男生有多少人?经过对应的分析和比较,不难发现,(1)(2)两题是已知单位“1”的量,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

8、4)两题则是已知单位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这样在同中析异,异中求同之中,解题思路就清晰多了。2加强补充性练习,巩固深化求得应用题解题的得心应手,应设计练习,优化解题环节,强化解题思维,除了让学生自编自导解应用题外,一个很有趣的训练方法是可楔入现成题目中,寻找题中隐匿条件,适当给予补充,则可顺水推舟,理清思路,一步到位,收效甚极,这就是补充性练习,运用此法,必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