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负环拆除专项方案

盾构负环拆除专项方案

ID:39896544

大小:187.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14

盾构负环拆除专项方案_第1页
盾构负环拆除专项方案_第2页
盾构负环拆除专项方案_第3页
盾构负环拆除专项方案_第4页
盾构负环拆除专项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盾构负环拆除专项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20千伏航云输变电电力隧道工程(第一标段)盾构负环拆除专项方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2-1.1编制依据-2-1.2编制目的-2-1.3工程概况-3-1.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3-1.4.1地形地貌-3-1.4.2气象特征-3-1.4.3场地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3-1.4.4地表水及地下水-5-1.4.5不良地质作用-6-第二章盾构机停机保证措施-7-第三章负环管片拆除-8-3.1工程情况-8-3.2施工工艺-8-3.2.1负环管片拆除施工工艺-8-3.2.2拆除前的准备工作-8-3.2.3拆除步骤-8-3.2.4施工措施-9-3.2.5物资准备-9-3.2.

2、6人员准备-10-第四章安全质量环保措施-11-4.1安全保证措施-11-4.1.1安全保证体系-11-4.1.2安全措施-11-4.1.3施工机具安全措施-12-4.1.4施工过程安全保证措施-13-4.2质量保证措施-14-4.2.1项目组织机构框图-14-4.2.2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要求-14-4.2.3质量进行控制-15-4.2.4强制性条文-15-第五章风险评估-17--20-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0千伏航云输变电电力隧道工程(第一标段)盾构负环拆除专项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1编制依据1、220千伏航云输变电电力隧道工程(第一标段)土建施工

3、项目招标文件;2、220千伏航云输变电电力隧道工程(第一标段)土建施工合同文件;3、220千伏航云输变电电力隧道工程(第一标段)土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220千伏航云输变电电力隧道工程(第一标段)土建施工设计文件;5、现场踏勘所采集的资料;6、国家现行及广州地区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规定;7、电力隧道施工有关规范、规程、标准及国家、部委和广州市有关安全、质量、工程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及法规文件。8、隧道施工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10-2001)(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

4、9)(2003版)(3)《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11)(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6)《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5、)(12)《人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13)《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14)《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15)《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及国家、部委和广州市有关安全、质量、工程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及法规文件。1.2编制目的1、规范操作程序,指导现场施工,确保负环拆除施工的顺利进行。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20--页220千伏航云输变电电力隧道工程(第一标段)盾构负环拆除专项方案2、为管片拆除施工提供可行性施工经验。3、确保盾构施工工期的要求

6、。1.3工程概况220千伏航云输变电电力隧道工程(第一标段)南段盾构部分设计起止里程为NDK0+000~NDK0+918.073,区间全长918.073米,包括盾构区间隧道、3个工作井及隧道内电缆支架钢结构等工程内容。盾构始发井南段1#井位于云城西路与云城南一路相交处,隧道总体沿云城西路呈南北走向,吊出井南段3#井位于云城西路与云城南三路相交处。沿线现主要为道路、绿化带及平整人行道,全线地形较为平坦,全线无较大的坡度。地面标高10~15m,相对高差2~5m。本盾构段各工作井围护结构均采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围檩及混凝土支撑、钢管支撑的结构形式,主体结构均采用矩形框架

7、结构,其中南段1#、3#井基坑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南段2#井采用先隧后井法。盾构隧道采用海瑞克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开挖直径4.396米,混凝土衬砌为1.0米环宽标准管片(外径4.1米、内径3.6米),隧道长918.073米。1.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4.1地形地貌拟建电力隧道位于广花盆地边缘,沿线原始地貌主要为冲洪积平原及残丘地貌,后筑路回填至现状地形,沿线路两侧多有房屋分布,现主要为道路、绿化带及平整人行道,其中隧道在BDK1+000位置下穿河涌,河面宽约20米,河底距离地面高度约5米。全线地形较为平坦,全线无较大的坡度。地面标高10~15m,相对高差2~5m

8、。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