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区间负环拆除方案.doc

盾构区间负环拆除方案.doc

ID:56810201

大小:28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7-12

盾构区间负环拆除方案.doc_第1页
盾构区间负环拆除方案.doc_第2页
盾构区间负环拆除方案.doc_第3页
盾构区间负环拆除方案.doc_第4页
盾构区间负环拆除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盾构区间负环拆除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目录1工程概述21.1工程概况21.2地质水文情况22反力架及负环管片的拆除条件53.拆除前的准备工作54.拆除步骤65.负环拆除安全质量措施81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昆明北站站~圆通街站区间为地下区间,线路沿北京路走向,环城北路以北部分线路位于北京路东侧,环城北路以南部分线路位于北京路路中,北京路已按规划实施,宽60m。区间沿线地形较为平坦,地面标高为1891.8m~1892.7m,区间线路两侧主要为居民住宅小区、公寓及商用楼,建筑层数2~12层不等,以10层以下居多,局部建有20层以上建筑。昆明北站站

2、~圆通街站区间设计范围为:右线为右ⅡDK9+382.349~右ⅡDK10+012.502,左线为左ⅡDK9+384.169~左ⅡDK10+012.502;区间地下段右线全长为630.697m(其中长链0.544m),左线全长为622.447m(其短链5.886m)。为了满足道岔在洞内安装的条件及管片受力条件,经过检算和合理的规划,决定昆明北站站~圆通街站区间负环拆除时间在80环进行。1.2地质水文情况1地质情况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最大深度为40.2米,按照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及岩性名称,勘察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可

3、分为第四系人工活动层(),第四系全新世冲洪积层()、第四系上更新世冲洪积层()及迭系茅口组灰岩(P1)四大类,场地各岩土层分布及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活动层()素填土﹤1﹥:褐黄、褐灰。稍密。湿。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夹碎石。表层为路基填筑层,压实。属Ⅱ普通土。在区段内连续分布,各钻孔基本均见及。表层0.50~0.70m为沥青混凝土,层厚0.40~3.00m。分布在隧道顶部。(2)第四系全新世冲洪积层()粉质粘土﹤2﹥3:深灰色、灰黑色。可塑状态。湿。具中压缩性。主要成份为粘粒,含有少量机质。属Ⅱ普通土

4、。大部分孔段分布。本层有22孔揭露:层厚0.60~6.30m,平均厚度2.40m。顶面埋深1.50~13.20m,标高1879.28~1890.98m。分布在隧道顶板以上。粉砂﹤2﹥4:黄褐色。稍密。饱和。具中压缩性。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含少量粉、粘粒,手捏成团。属Ⅰ级松土。在少部分孔段分布。共3孔揭露该层,层厚2.00~2.30m,平均厚度2.20m。顶面埋深7.60~13.80m,标高1878.79~1884.84m。分布在隧道顶板以上。圆砾土﹤2﹥4-1:灰褐。饱和。具稍密~中密性。成份为石英

5、,呈圆棱状,粒径2~20mm之间,含量约50%,间隙有粘粒充填,胶结良好。属Ⅲ级硬土。大部分孔段均有分布。有15孔钻孔揭露,层厚0.80~14.70m,平均层厚6.65m。顶面埋深2.00~18.50m,标高1873.92~1890.58m。分布在隧道顶板以上及部分隧道洞径范围内。泥炭质土﹤2﹥5:灰黑色。软塑。饱和。以粘粒为主,含有10~15%有机质。属Ⅱ级普通土。在少部分孔段分布。有6个钻孔揭露,层厚1.00~2.50m。平均厚度2.03m。顶面埋深4.80~5.50m,标高1886.52~1887.

6、09m。分布在隧道顶板以上。(3)第四系上更新世冲洪积层()圆砾﹤3﹥1: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圆砾含量60%,粒径2~20mm少量30~40mm,呈圆棱状,成份为砂岩,硅质岩等,间隙充填为粘粒及砂,分选性较好。属Ⅲ级硬土。有9个钻孔揭露,层厚0.80~20.10m,平均厚度10.45m。顶面埋深3.50~34.20m,标高1857.60~1888.94m。多分布在隧道洞径范围内。粉质粘土﹤3﹥1-2:褐黄、灰黄色。可塑状态。饱和。具中压缩性。以粘粒为主,土质较均匀,粘性好,局部含有少量粉砂。属Ⅱ级普通

7、土。部分孔段不连续分布,有5个钻孔揭露,层厚0.60~3.80m,平均厚度1.92m。顶面埋深15.20~34.40m,标高1857.63~1876.82m。分布于隧道底部。粉土﹤3﹥1-3:灰色。中密。饱和。具中压缩性。以粉粒为主,含有大量粘粒。属Ⅰ级松土。为场地内有2个钻孔揭露该层,层厚1.50~4.60m,平均厚度3.05m。顶面埋深17.00~29.80m,标高1862.63~1874.99。分布在隧道底。(4)二迭系茅口组灰岩(P1)泥灰岩﹤6﹥1-1:灰褐色。全风化。原岩强烈风化呈土状,结构已

8、破坏,侵水软化,易崩解。仅有2个钻孔揭露该层,层厚4.00~14.50米,平均厚度7.90m。顶面埋深19.00~24.80m,标高1867.41~1873.21m。分布在隧道底部。灰岩﹤6﹥3:灰色。破碎中风化。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呈长柱状,局部界面处见有明显溶蚀现象。属Ⅴ级次坚岩。共10个钻孔遇见该层,揭露层厚0.10~9.10m,顶面埋深9.90~26.00m,标高1866.44~1882.54m。分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