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李见明

精细化管理——李见明

ID:39897595

大小:1.13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7-14

精细化管理——李见明_第1页
精细化管理——李见明_第2页
精细化管理——李见明_第3页
精细化管理——李见明_第4页
精细化管理——李见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细化管理——李见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一切都是为了工作2.请您参与而不是参观3.请您学习而不是休息4.请让您的宝贝睡觉(震动或关机)5.杜绝打盹别让思想去旅游6.好记性不如烂笔头7.请准时!温馨提示精细化管理主讲:李见明卓标首席顾问师经济管理硕士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精细管理系统导入专家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评审专家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公共服务质量奖评审专家第二讲你眼中的精细化管理是什么第三讲精细化管理的六大原则第四讲精细化管理诊断及操作六步法第一讲为什么要推行精细化管理目录第五讲精细化管理落地方法工具简介第一讲为什么要推行精细化管理1.1短缺经济时代已过去,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如何理解客户需求?第一

2、个层次:符合客户的基本要求(规格);第二个层次:满足客户的特定要求。第三个层次:实现超越客户潜在要求的惊喜。品质控制适合品质品质管理品质创造CD客户惊喜CS客户满意——对客户需求需要深入、精准、细致的了解,才能适应市场。1.2竞争的白日化,微利时代的生存之道——在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的背景下,竞争的加剧,价格战时常发生,用精细化管理来消除各种浪费,降低成本,谋求在降价中有盈利,是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存之道。——国家政策发展趋势,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社会责任,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企业如果不抓住机会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不从技术和管理上创新和突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不能适

3、应市场的需求,那么,企业将会自动被淘汰。1.3低碳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的好时机员工错、漏、忘导致品质不稳定,而招致客户投诉;内部运营低效,产品交期赶不上,而遭到客户的投诉;各部门相互扯皮、内耗严重,运营效率低下;经常为赶货,员工效能提不上去;老员工的离职,导致品质不稳定;“员工牛人”不听话难以管理;新员工培训缺乏一套规范的标准而使培训周期过长和培训不到位;……….1.4企业内面对的压力和挑战第二讲你眼中的“精细化管理”是什么?精细化管理体验演练请3位同志上台听我口令写一个字。2、戴明的为质量而管理2.1精细化管理的来源1、泰勒的科学管理几乎没有一个

4、熟练的工人不是投入大量时间研究可以如何慢速工作,并且还使雇主相信他的工作速度恰到好处的。——弗雷德里克•W•泰勒戴明的观点是“为质量而管理”,管理层要对出现的问题负90%的责任。戴明对质量的理解:质量是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质量保证是为了达到或维护质量,由组织制定的一整套政策、规则的系统。目的都是通过预防活动和修正措施来达到和维护质量标准。丰田生产方式(TPS),即中国认为的精益生产,始于丰田佐吉,经丰田喜一郎,到大野耐一成形。在大野耐一主持下40年代中开始的“多品种,少批量”的丰田生产方式,目的在于“彻底杜绝企业内部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准时化(JIT)和自

5、动化(Jidoka)”是贯串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从制造业生产系统的精益生产方式向企业的整个运营系统扩展,迈出了从精益生产到精益思想的过渡,进而延伸到服务业等各个领域,标志着精细化管理的诞生。2.1精细化管理的来源3、丰田生产方式4、精细化管理诞生从网络上搜集的资料和出版的图书来看,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目前是各路诸侯纷呈,人见仁,智见智,没有统一的认识。目前国内对精细化管理认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1)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它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

6、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见汪中求等著《精细化管理》)(2)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把抽象的战略、决策,转化为具体的、明确的发展举措。2.2精细化管理的不同观点(3)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企业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管理方法。(4)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5)“精细管理工程”指企业按照“六精五细”

7、的思路与方法,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精细化改造的工程。六精:培养企业精神、运用管理精髓、掌握技术精华、追求质量精品、精通营销之道、精于财务核(预)算;五细:细分市场和客户、细分企业组织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个战略目标、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细控成本。……….2.2精细化管理的不同观点上述专家的种种定义或描述了精细化管理的结果、或提到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或总结了精细化管理的特征,或谈到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应该说都从某一个层面触摸到了精细化管理的部分实质,但没有系统解决以下三大问题:2.2精细化管理的不同观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