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式教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ID:39899741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4

导学式教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导学式教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导学式教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导学式教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导学式教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梅城镇中心学校宁爱军【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注意导入的艺术,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同时重视知识的巩固与强化,引导学生做好课堂总结,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才能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这就是成功的教学之路——导学法。【关键词】导学式应用导入导读导议导练总结叶圣陶曾说:“教师当然要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授之谓也。”导学式教法,重在指导,贵在启发,其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挖掘学生自身的潜

2、能,最终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该教法主要由“导入、导读、导议、导练、总结”五大环节组成。在教学中这五大环节既可以各自独立应用,又可以互相穿插,配合应用。笔者几年来经过不断尝试,已有所收获,下面谈谈导学式教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课堂艺术的开始——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上课伊始就提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有趣的或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会给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获有新知,用有创造的目的,为后面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导入的方式有多种,在教

3、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达到最佳的导入效果。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实例导入、情境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教具导入等。如在教“有理数乘方”时,可这样导入:师:把一张报纸对折50次,你们想想大概有多高?生:怕有几米高。师:差远了!你们往多处想。[这时学生开始有一点兴趣了]生:(不那么坚定地)能有几十米高吗?师:再大胆些!生:(有些怯生生地)总不能有几百米高吧?师:你太胆小了!告诉你们吧,你把对折50次以后的这叠纸放在地上,另一头就超过月球了,也就是说,今天晚上你们就可以顺着它爬上月球。学生感到很惊讶,谁也不相信这个结论,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在

4、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后就可以计算出这一结果。至此,本堂课以悬念成功地完成了导入。二、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导读现在有些中学生,依赖性较强,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是一知半解,支离破碎,做作业和回答问题时又说不出道理,抓不住要害。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自学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阅读指导时可以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发现、去探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三点:首先,问题要紧密结合书本内容,要让学生通过“读”都能找到答案;其次,问题要反映授课要点,引人入胜;第三,问题要简单明了便于回答记忆。另外,导读要

5、注意通读和重点阅读相结合,对于易读懂的课文,要求学生全文阅读,然后进行概括;对比较难读懂的段落可以边讲边读,对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定义、定理则可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读来加深理解。三、课堂教学的核心——导议导议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现规律,获取新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导议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是课

6、堂教学的核心。成功的导议首先要精心设计和编排问题。有一位数学家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一堂好的数学课常常是从问题开始,再由问题结束,数学教学应始终处于一种对数学问题的不懈追求之中。问题的设计语言要准确简练,要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组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和合理调度,使效果最佳。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同学们你能用手中的学习用品摆出三角形吗?在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回答“能”的情况下接着说:那大家赶快动手,看谁摆出的更多一些?有没有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为什么有的能有

7、的不能?那么任意给定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条件是什么呢?在学生感到茫然时,再进行提示:同学们动手测量一下你刚才能构成或不能构成三角形的线段的长度,即测量一下你用学习用品想作为三角形边的两端点长度,并用你测量的结果来进行小组讨论: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有何关系?在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后归纳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是任意给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条件。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画三角形ABC,再思考一下,用我们学过的什么数学知识可以简单地说明:AB+BC>AB,在学生回答:“两点之间

8、线段最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