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ID:39902919

大小:326.00 KB

页数:107页

时间:2019-07-14

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_第1页
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_第2页
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_第3页
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_第4页
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斯苗儿一、我们追求的是基本的目标还是高境界的目标?1、教学质量是基本的一关,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上数学课就是为了学生的笑?数学课可以不做数学题目?那些琳琅满目的情境是我们要追求的东西?大多数学教师是要做匠人的,要一辈子教数学,少数会成为学者和专家,所以,务实最重要!2、直奔主题的教学效率高,为什么不受到重视呢?“规范+特色”是必要的,首先是要做到“规范”,“规范”做好了再体现你的特色!有的学校搞整理课是一种好的方式,突出学生的自我反思、消化是重要的,如用“Y,S,K”表示今天在语文、数学、

2、科学中遇到的问题,再整理课中分类处理,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中学就很受欢迎,学生会自学,会发现问题,也会整理归纳。学校还以此评风格老师。所以嘛,青年老师首先是要上规范的课,其次再是有特色的课。尤其是三五年的新老师,要顺着“规范à特色à智慧”的步子发展。3、老师的日常备课时间有多少?现在,很多的比赛课、观摩课搞得太花,太吸引眼球!课不是很实!这种搞法是在做秀,不是广大老师所能效仿的。4、我们真的了解学生?读懂学生了?--这是永恒的主题,是教学经验积累的结果。读懂教材了?--相对容易些。有些公开课为什么那么成功?就

3、是因为他们读懂了学生又读懂了教材!5、在课堂上你面向“中层干部”?还是面向全体学生?我们所想象的问题与学生所遇到的困难有时是不同的,有时,供不应求,有时,供大于求。教师还是应该面向全体,让人人都学会,让个个都有成就感!6、“简单的才能成为平常的,扎实的才能成为大众的”,课是有标准有原则的,但没有套路的。是感性的认识。如目标、过程、效果、感受。“简单就是智慧,扎实就会有效,快乐就会前进”,夯实基础,提炼方法,激活课堂是一堂好课的三个基本要求。三十分钟还不出现课题绝不是好课!开门见山不是更好?一堂课好不好?你

4、请别的老师,或是农民来听听!适时的讲解,适时的练习,有序的板书,必要的重复,都是很重要的。重复也要艺术的,不是简单的重复。即使在我们大人不起眼的五角星、小红花、“你真棒”,也是很必要的。“提炼方法”就是讲究教学策略,也就是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法,有效的方法是与学生已有经验接轨的方法。如“鸡兔同笼”,不同的数量,要选用不同的方法。不能搞得太玄乎!“激活课堂”要讲究先讲后试?还是先试后讲?追问的艺术也得跟上来。7、你对后20%的学生关注?有什么招数?有什么措施?做课题、写论文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特长?在理想与

5、现实之间要平衡!我们不能同外国人比,国情不同,我们的教育受我们的经济、人口等因素影响。小学教师所应关注的往往与大学教授所关注的问题不同。大多数基层教师,把书教好是天职。随着教龄的增长,你的业余生活应该是更丰富,更轻松!天天都活得很累?苦不堪言?我们教师不应该是苦行僧!你能把这后20%的学生搞好了你就有生活的幸福了!有个东阳的老师,他从没让学生做课外作业,教学质量就是好!他就是追求一个“简”字!我们的很多公开课,很多是浪费时间,绕得太多!课堂上不扎实,靠课外作业来补。搞得学生、老师、家长都累!如果要布置家庭

6、作业,就该让简单的题目带回家!21181方法很好!2分钟:开门见山提出问题,10:与学生一道解决主要问题,10基本练习,8分钟反馈、纠错与补差,最后10分钟,完成作业。有的老师舍得与学生玩,在玩中建立感情,再提出学习的要求,这种方法也很灵!二、怎样研读教材?1、在教材的编写中,要做到“四大板块”面面俱到,又要受到容量的限制,所以有的重点、难点放到了习题中了,所以我们很多老师不理解,备课时不备作业,上课时弄不清重点与难点。2、从接受的层面,用什么教材是强制的,没有选择的自由。本省是无记名方式,选择了“人教社

7、”教材。96版的省编教材虽然也有很多优点,也是有些争论。北师大、江苏版也是一样,各有优劣。3、如旋转这一内容:要把图形的旋转转化为线段的旋转,又有“什么绕什么点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角度”,都是学生一下子是弄不明白的,画图也是很困难的。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也是有很大区别的。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九只饼平均分给四个人?9/4=2.??学生基于什么去理解与建立联系的?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5、到底有哪些教学策略?“简洁、扎实、快乐”就是上课的最高境界!小学的知识是螺旋式上升的,越到后面越是专业化,整理一下书上的目录是

8、很重要的,要解读的是框架,要理解其本质的东西。数与代数是主线,最不完善的是探索规律,往往把它搞成竞赛了,如植树问题,搭配问题都是比较难把握的。还有,应用题的系统研究,老教材的影子是有的。如果把数量关系这一拐杖丢了,到高段就会有问题了,系统地研究应用题很重要,有的地方做了一些研究。如:“后三分之一学生防预性问题的研究”,记录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所出现的错误,对新老师很有益处。6、教材是每一个老师必须研究的,例题与习题是研究的主要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