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探微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探微

ID:39921041

大小:9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5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探微_第1页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探微_第2页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探微_第3页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探微_第4页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探微(九年级)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来,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几年来,这种新教育理念已引起教学界广泛的关注,激发了我对语文情感领域进行探究的兴趣。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其它学科难以企及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以发挥其课程功能应有的效应呢?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一、导之入境,以他情激我情。意境,是作者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王国维说“

2、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为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其景物、其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这种境界,不仅诗词中有,小说、戏剧、散文中也有。当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领略《沁园春雪》中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飘逸邈远的意境,《珍珠鸟》中活泼可爱又通人性的珍珠鸟……这样的境界时,在我们心中能不产生审美情感?如果教师导之得法,尽可能地激发起学生的种种体验,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许他们能回想起不久前下过的一场雪,曾经离开亲人时的某个月圆之夜,家中聪明而又淘气的小狗小猫等等。这样的教学情境,也许我们并不少见,但也不妨一谈,教学古文《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3、池桑竹之属如《孤独之旅》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走不出的感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要求学生重点读出“第一回”的感觉,说一说第一次远离学校和人群的杜小康,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学生大多能说出:恐惧、孤独、无助、茫然、不知所措等等。为了引发学生的感受力,我接着提出:“你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滋味的?你是否有过类似这‘第一回’的经历?”短暂的交流后,有好几个学生举起了手,看来,他们的感慨还真不少:有面临父母外出打工的孤独与无奈,有刚住校时对黑夜莫名的恐

4、慌与不安,有在风雨交加的某个傍晚独自赶路的艰难时刻,有在陷入困境时不能自拔的苦苦挣扎……当他们说得正起劲时,我将话锋一转“你们觉得父母这样的安排,对吗?”一时间,学生语塞了,不过,很快就有人试探着说“这不对吧,我们还是孩子呀。”也有人认为“这是锻炼我们呢。”我没有表态,让他们带着各自的体验,去关注杜小康经历了怎样一个不平常的放鸭之旅,提出思考“经历磨难后的杜小康,与以前会有什么不同吗?”要求在理出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历程后作出回答。几分钟后,有人举手发言“课文的结尾交待杜小康经受了暴风雨的考验,变得坚强成熟起来。”“那么,如果你是杜小康,现在回忆起当年的经历,还恨父母吗?说说你的理

5、由。”几乎众口一致地否定了“恨”,有的略加思索,“这是为了锻炼我们。”有的不无感触,“这是父母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做出的决定。”还有的说得颇有哲理,“不经风雨,哪见彩虹。只有经历艰苦的磨练,我们才会成长起来。”……最后,我问大家能不能在杜小康身上读出自己呢?回答是肯定的。于是,我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成长经历,写一篇以《我的孤独》为题的读后感。结果,不过半小时,一篇篇生动而感人的习作,陆续交到我手上。他们从杜小康身上,重新认识了自己,也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情感沟通了,认识也提高了,我觉得他们真的长大了。指导学生“从作品中读出自己”,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

6、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产生对作品的认同感,从而引发对生活、对人生意义的探究与思考。如上述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顺着杜小康的生活轨迹,对他将来的命运作出种种推断与设想。这样,也算是对学生走上社会之前,作一些有益的人生储备吧。二、动之以情,以心动促行动。情感是作品的生命与灵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如教材展示背影中浓浓的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张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屈

7、之情……可以说,语文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异彩纷呈的情感海洋。那么,如何把教材中丰富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这不仅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教育引导,还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发挥教育机智,让作品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带着闪光的思想,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并外化为具体行动。去年学期结束时,我让学生对这学期的语文课作一番评述,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提到《老王》一课的教学情景。他们觉得这堂课感受最深,影响也最大,是最成功的一堂语文课。那是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我要求他们找出描写老王外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