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第01讲:嵩岳寺塔

建筑艺术第01讲:嵩岳寺塔

ID:39924228

大小:8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5

建筑艺术第01讲:嵩岳寺塔_第1页
建筑艺术第01讲:嵩岳寺塔_第2页
建筑艺术第01讲:嵩岳寺塔_第3页
资源描述:

《建筑艺术第01讲:嵩岳寺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人宫墙。五步一楼,十今一阁;廊腰漫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千一百多年前,唐朝大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诗性的灵感和卓绝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强盛的王朝(秦)的宫殿,如虹的气势和凝练形象的语言把阿房宫宏阔富丽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其实,汉代的司马迁已经

2、在《史记》中概述了阿房宫的宏大气势:“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为闷。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像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但是就连司马迁也没能见到阿房宫,它早在秦末就被项羽一把火烧掉了。从那以后,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创始时,总要把前代的宫殿毁弃。我们知道,只有宫殿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真正代表,然而汉代的宫殿早已灰飞烟灭了,盛唐的大明宫也早已难觅踪影,一直到明朝,朱元璋还要把元大都的宫殿拆尽。动荡的历史和木材易燃易朽的缺点,没能使唐代以前的任何木结构建筑遗存下来,在以现存

3、实物为依据写成的这本小书里,我们不得不放弃商、周、秦、汉这些产生过无数伟大建筑的时代,放弃对那些已不存在、但仍活在文献记载中的经典的描述,而将目光专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建筑。有趣的是下面将要提到的几座建筑,都是佛塔和佛寺,是信徒们的执著和虔诚,才使它们经受了干余年岁月的考验,在这方面,东西方竟又如此相似。不仅如此,塔这种建筑形式也属于“外来文化”,它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盛从印度传来的。堪在梵文里是坟冢的意思,用以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在“塔”字流行以前,它还曾有“浮屠”、“浮图”、“窣堵波”等译名。塔这种形式在传到中国以前,已经经过了较长时间的

4、演变,但基本上只是一个半圆冢,它一到中国,就被尽情地发挥了。汉代时兴的高大的木阁楼很快成为塔身的原型,在信徒的心目中,大概惟有高耸人云的塔楼才足以表达对佛祖的崇敬。这时的楼阁式木塔不仅供奉佛像,还可以登临远眺,原来的窣堵波则被缩小安置在塔顶,称为刹,是塔顶华美的高潮。公元六世纪正是西方的罗马帝国走向衰败的时期,大斗兽场、万神庙已经成为昔日的荣耀、地巾海周围的广大地区沉浸在初兴的基督教的神秘氛围里,巴西利卡式的简朴的教堂雨后春笋般地在大地上滋生,只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人教堂还没有兴建。这时,遥远的东方同样迷狂于宗教的热潮中,那真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时代,穷

5、苦的百姓奉献出积蓄和热情,贵族官僚则“舍宅为寺竹,就连帝工也沉迷于佛事,不惜把宫殿舍为佛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当时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僧尼达十万众,北魏则更为狂炽,僧尼有二百万,佛寺三万余所,仅洛阳就有佛寺一千三百余所,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佛塔—洛阳永宁寺塔,就是那个时代的骄傲。时人杨街之所著《洛阳伽蓝记)以极细腻忧美的文笔,描述了永宁寺塔的雄姿:“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刹上有金宝瓶,容二+五解。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一十一重,周匝皆垂金铎。复有铁谋(链)四道,引

6、刹向浮图四角,链上亦有金铎,铎大小如一石宪子。浮图有九级,角角皆悬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三十铎。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各有五行金铃,合有五千四百枚。复有金环铺首,弹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里。”可惜这座名塔建成后仅存在了十八年,像绝大多数著名的木结构建筑一样,它毁于一场大火,这场火被杨J之渲染得触目惊心:“永熙三年二月,浮图为火所烧,帝登凌云台望火,遣南阳王宝炬、录尚书长孙稚将羽林一千救赴火所。莫不悲借,垂泪而去,火初从第八级中平旦大发。当时雷雨晦冥,杂下霭雪。

7、百姓道俗,咸来观火,悲哀之声,振动京邑。时有三比丘(和尚),赴火而死。火经三月不灭,有火人地寻柱,周年犹有烟气。”数年前考古工作者找到了永宁寺堪的遗址,虽然经过了一千四百多年,残存的宏大塔基废址仍历历在目。可见杨街之的记载是准确的。永宁寺塔并不是一时玄想虚构的飘渺之物。南北朝时期的数千座木塔均未能逃脱历史的劫难,连同那个中国历史上惟有的宗教狂热时代一起“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了。一直到唐代,也没有一座木塔能流传下来,然而,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是,在遥远的东瀛日本,却奇迹般地保存了几座相当于中国隋唐时期的木塔,其中最早的奈良法隆寺五重

8、塔建于607年,在194年被烧毁之前,它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的桂冠。日本是一个神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