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提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提问题的能力

ID:39938340

大小:16.3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5

如何培养学生自提问题的能力_第1页
如何培养学生自提问题的能力_第2页
如何培养学生自提问题的能力_第3页
如何培养学生自提问题的能力_第4页
如何培养学生自提问题的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自提问题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学生自提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金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现代教学论研究也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就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问题

2、意识就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理学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语文教师要重

3、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教给学生课堂提问的方法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提出问题  课题一般都是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的浓缩,是文章的文眼,是文章的灵魂,抓住课题也就抓住了关键。抓住课题进行思考,就可能提出好问题。  如《飞夺泸定桥》从课题入手可提出以下问题:①谁要“飞夺”泸定桥?②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③怎样“飞”、“夺”的?④“飞夺”的结果如何?《狼牙山五壮士》从课题入手可提出以下问题:①这五位“壮士”分别是谁?②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壮士”?③为什么不称其为“勇士”?④“壮士”们有哪些勇敢豪迈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再如《琥珀》从课题入手可提出以下问题:①琥

4、珀是一种什么东西?②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这样提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审题能力。  2、从文章的中心词语、中心句、中心段入手提出问题  文章的中心词语、中心句、中心段对表现中心、突出中心都有极大作用。抓住它,就抓住了全文的核心和主旨。  如《小英雄雨来》可抓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个全文的中心句提出以下问题:①雨来是哪里人?生活在哪个年代?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②“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③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只有一个地球》可围绕“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

5、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个中心句提出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说这个地球太可爱了?②为什么又说这个地球太容易破碎了?③为什么要以“只有一个地球”为课题?④你能为保护地球做些什么?  3、从课文的具体内容方面来提问  如《琥珀》一文可以这样提问: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形成这块琥珀需要哪些条件?后来它又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再如课文中有句话:“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有位同学在这里提问,他说:“我从书上看到,尽管海面上风浪很大,但在海里几十米以下的地方总是十分平静的。既然如此,那澎湃的波涛怎么能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去呢?”这些问题都问得很好,好就好在紧扣

6、课文内容提问,而且很有思考价值。  4、从课文中看来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提问  在一些课文中,有些地方表面看起来似乎前后矛盾,但仔细想一想它还是合情合理的。比如《琥珀》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是漫长的,而“一转眼”是极快的,这样漫长的时间怎么能在一转眼就过去了呢?  再如课文中写到“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为什么前面用“推测”后面用“知道”?在这些地方提问,可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5、根据文章文体特点

7、和表达特点提出问题  读一篇文章,既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又要理解文章的文体特点和语言表达特点。只有掌握了文章文体特点和语言表达特点,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所以读文章时,要结合文体特点和表达特点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就会读得深入,理解得透彻。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大都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间或有一些说明文,其中有数量不少的以介绍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一般常识为主要内容的“常识性课文”,它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运用叙述、描写的方法和生动通俗的语言,直观而饶有趣味地把知识告诉学生。对于这样一类课文该如何提出问题呢?  如《鲸》围绕着鲸的种类、形态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